四、泡沫硬化剂的临时制作方法
第一届和第二届泡沫硬化疗法欧洲共识会议推荐了3种制作泡沫的方法[4, 17]:
1.Monfreux法
也被称为MUS方法(“Méthode MUS”),使用1支盛有液体硬化剂溶液的玻璃注射器产生泡沫。注射器端口用一个橡皮帽或塑料帽封闭。回抽注射器活塞产生负压(subatmospheric pressure),经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将空气抽入注射器内,产生含有大气泡的液态泡沫(fluid foam)。Monfreux泡沫的性质因液体硬化剂溶液的浓度、所使用的注射器类型和回抽活塞的方法而各不相同。
2.Tessari法
也称为涡流技术(Tourbillion technique),早期曾被称为SFT法(sclerosing foam technique)。使用2个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产生硬化泡沫。一个注射器内盛有液体硬化剂溶液,另一个注射器内盛有空气。两个注射器的端口[最好使用具有Luer-Lock接头的注射器(即螺口注射器)]与一个三通开关(three-way-tap)连接呈90°角。快速来回推送两个注射器的内含物20次,在完成前10次推注后将通道口尽可能关小,通过由此形成的湍流产生泡沫。
3.Tessari/DSS法
即Tessari/双注射器套装技术(the double-syringe system technique)。以Tessari基本方法为基础,使用两个不含乳胶的10 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产生泡沫,其中一个注射器带有橡胶活塞。一个注射器内盛有1份液体硬化剂溶液,另一个注射器内盛有4份空气。两个注射器的端口[最好使用具有Luer-Lock接头的注射器(即螺口注射器)]与一个二通接头(two-way-connector)连接呈180°角。快速来回推送两个注射器的内含物5次(通过紧握其中一个注射器的活塞产生附加压力),再重复推送动作7次(无附加压力)。
2006年召开第二届泡沫硬化疗法欧洲共识会议时,已经很少有人使用Monfreux泡沫,即使有也仅用于C2期静脉曲张。几乎所有的与会者均使用致密而粘滞的Tessari泡沫或Tessari/DSS泡沫行。
用于制备泡沫硬化剂的气体以空气最为常用,也有人使用CO2、O2 或CO2-O2混合气者。绝大多数静脉学专家用于制备泡沫的液体硬化剂溶液为聚多卡醇或十四烷基硫酸钠,所使用的浓度依被治疗的病变类型和病变血管的大小而定。最常用的液-气比为1:4;对于网状型静脉曲张和毛细管扩张,也有使用1:1~1:5者[4]。
五、泡沫硬化剂的特性[19]
泡沫是一种由相对少量的表面活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液体和气体构成的非平衡分散体系(nonequilibrium dispersion)的气泡。这些表面活性剂被优先附着于气液界面,具有液体向泡沫转变的趋势并影响泡沫稳定性。泡沫硬化剂的注射技术不同于液体硬化剂。硬化泡沫注射入静脉内后呈团状(coherent bolus),阻止了血液对药物的稀释。因此,硬化治疗的效果被显著增强。
把泡沫视为单一物质是一种常见的错误。事实上,泡沫的特性可因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并发症发生率和适应证制造出各不相同的泡沫。可根据气泡的直径[大型泡沫(froth foam),小型泡沫(mini-foam)和微泡沫(micro-foam)]或液体的相对含量(湿泡沫和干泡沫)进行泡沫的分类。气泡的形状是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和界面应力(interface forces)之间互相抗衡的结果。
湿泡沫(wet foam)几乎总是形成球形气泡。湿泡沫的液体体积分数的湿度(Wetness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liquid)超过5%。干泡沫(dry foam)几乎总是形成多面体气泡,而且其液体体积分数低于5%。湿泡沫的稳定性最高,因为当气泡为多面体时如干泡沫,表面张力与界面应力之间互相抗衡较大。气泡的直径均一性也意味着较高的稳定性,因为根据LaPlace定律气泡直径越小内压越大,小气泡向相邻的大气泡扩散,小气泡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大气泡越来越大,变得更不稳定。临时制备的硬化泡沫如Monfreux's泡沫通常表现为两个阶段的状态,首先表现为具有多面体气泡的干泡沫,再分散为较大的球形气泡产生一个湿泡沫环境。更多的标准化硬化泡沫如Tessari's泡沫即使是在初始阶段也表现为湿泡沫,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另外的泡沫分类方法顾及其制作标准。根据制作标准可将泡沫分为低级(low grade)或中级(medium grade)的临时制作的泡沫,而高级者为工业标准泡沫。即使泡沫似乎非常稳定,但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三个因素:渗流(drainage)(使泡沫转变成液体,直接影响泡沫结构的稳定性)、歧化(disproportionation,disproportion)[气泡大小分布(bubble-size distribution)的变化]和聚结(coalescence)[气泡融合(the fusion of bubbles)]。这三个因素在每一刻都可导致泡沫完全裂解。这一过程可被几种方法所延缓如冷冻,但没有必要在临床中应用,因为其发挥各种治疗作用的特点比泡沫持续时间更重要。
泡沫的另一方面是对流体(rheology)或压力的反应。泡沫可以展现为不同的基本特征,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事实上,硬化泡沫作为半固态(semi-solid)呈现出明显的机械性能(mechanical property),当被轻轻地注入静脉内时可抵抗推注压力。但在注射器内被强力推注时则为液态反应[可注射性(syringeability)],最后气泡终究会破裂,整个泡沫分解为液体和气体。
泡沫显示出一些优越的特性如粘附性(adhesiveness)和致密性(compactness)。这些性质使得泡沫在注射后易于控制,以排开血液降低其稀释效应。可注射性(syringeability)是泡沫的另一特性,使得泡沫可经细小穿刺针注射而不改变其性质。以同等量的液体制作较大剂量的泡沫(greater volume for the same quantity of liquid agent)是可能的,使之可治疗长段静脉。只要泡沫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即可保证其治疗作用。另外,泡沫可促进血管痉挛的发生(enhanced spasm generation),使之较少被受累静脉内的血液稀释。泡沫的其他特性包括超声可视性(echo visibility)以及对硬化能力的增强作用(enhancement of sclerosing power)从而减少了药物的用量、降低了药物浓度。泡沫对内皮的选择性作用(selectivity of action on endothelium)使之溢出血管外时对组织损伤的风险减小。必须强调的是每种类型的泡沫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