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匈牙利的Bihari等[58]报道他使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5年的经验,共对3,107例患者的4,025条肢体进行了115,000次治疗,早期主要使用液体硬化剂,近年来主要使用泡沫硬化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注射点周围的弥漫性静脉炎充血或色素沉着。作者的结果和对匈牙利的调查统计显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包括注射部位水疱、过敏反应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未提及气体栓塞或神经并发症。
2007年,英国阿伯丁大学健康服务研究小组的Jia等[6]对69项关于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安全性和效果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位数小于1%。其中在5项英语病例系列研究包括的1316例病人中仅见1例发生肺栓塞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中位数为0.6%(范围0~5.7%);在2篇会议摘要包括的253例病人中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位数为2.1%(范围1.4~2.8%);在5项英语病例系列研究包括的781例病人中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中位数为1.3%(范围0.3~2.6%),在5篇会议摘要或非英语研究中包括的766例病人中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中位数为0(范围0~0.2%)。在发生中风事件的2例个案报道中的病人均存在右向左分流的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在泡沫硬化疗法相关不良事件中,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中位数为1.4%(范围0~6%),所有报道的视觉障碍均不超过2小时;短暂性意识模糊的发生率中位数为0.5%(范围0~1.2%),头痛为14.2%(范围5.4~23.0%),血栓性静脉炎为4.7 %(范围0~25.0%)。后期(超过30天后)血管丛生/皮肤着色/色素沉着的发生率中位数为17.8%(范围0~66.7%)。在所有研究中局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不到1%,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中位数为25.6%(范围0.6~41.0%)。其他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反应、血肿、血管外注射和腰背疼,在一项英语随机对照试验中血肿的发生率为11.2%(29/259),在7项其他研究中报道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范围为0~6.2%。结果表明,泡沫硬化疗法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极少见(rare)。
第二届泡沫硬化疗法欧洲共识会议对泡沫硬化剂的安全性进行了重点讨论,建议 MUS法泡沫硬化剂的用量应控制在 4-mL 以下,SFT法泡沫硬化剂的用量 6~8-mL 是安全的;常规应用40mL以内的泡沫硬化剂都未见严重并发症,但超过这个剂量可见干咳、胸闷、一过性缺血性休克和黑朦等[4]。
(七)泡沫硬化疗法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关于注射泡沫硬化剂后不良事件的效益/风险比(benefit/risk ratio)的描述、说明和大多数评价仍然存在争议。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研究方法以及作者的背景和个人实践而各不相同。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很低,而严重并发症极为特别,二者并不比其它治疗方法多[57]。但是,几个因素似乎是共同的。即使在解释、处理和结论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某些一致性意见已经开始形成。
已报道的并发症类型包括神经/感觉并发症(视觉障碍、偏头痛、类似于或实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肺部并发症(心悸/胸闷)、血栓并发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坏死性并发症(动脉内注射)以及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到败血症的各种不同的非特异性不良反应。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并不是与使用泡沫硬化剂本身相关的特殊并发症,见于使用各种硬化剂进行的静脉疾病的硬化治疗,只是液体硬化疗法和泡沫硬化疗法的并发症发生率略有不同[54]。
Munavalli等[59]将硬化疗法的并发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l 常见但短暂的并发症(Frequent, transient):
? 毛细管扩张性血管丛生(telangiectatic matting)
? 色素沉着(postsclerotherapy pigmentation)
? 注射部位疼痛(pain with injection)
? 刺痒(urtication post-injection)(聚多卡醇最重)
l 罕见但自限性的并发症(Rare, self-limited):
? 皮肤坏死(cutaneous necrosis)
?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 神经损伤(隐神经、腓神经)
? 短暂性视觉障碍(transient visual disturbances),特别偏头痛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