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成功应用TACE 技术必须具备3 个基本要素: ○1.理想的栓塞剂 ○2.严格的适应症 ○3.熟练的导管操作技术。其中栓塞剂的性能和应用是TACE 的核心和关键。 完成选择性肝动脉导管术后,可以进行所谓的肝肿瘤的化疗性栓塞。很多种材料的栓塞剂都可以用于肝动脉栓塞。用于肝脏栓塞的栓塞剂可以根据阻塞的时间分类(短时,中间,长时作用),也可根据闭塞的水平分类(近端或周围),或根据物理特性分类(机械、微粒或液体)。 暂时性栓塞剂可以被机体吸收,允许血管的再通;而永久性栓塞剂会产生不可逆的血管阻塞效果。暂时性栓塞剂例如可吸收明胶海绵(gelfoam)块被认为在治疗创伤中有很大作用,在创伤中的栓塞目的是降低导致出血的血管内压力,而不是像肝癌栓塞中的目的是产生缺血。 远端栓塞剂如PVA,非常微小,可以到达毛细血管-微小动脉水平(300-500微米),甚至更小。机械性栓塞剂如弹簧栓子是近端栓塞剂,在临床应用上和近端结扎血管没有什么不同[2],尤其在肝肿瘤主要处理中几乎没什么作用。这种栓塞剂对缺血的影响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暂时的,这是因为在栓塞的周围侧枝循环可以很快的形成。机械性弹簧栓主要用于有意识的阻塞血管使化疗药和栓塞剂不能灌注到非靶器官循环(血流导向作用)或阻塞肝动脉和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之间的瘘。
大多数肝癌的栓塞经验积累来自明胶海绵,PVA,和碘油。近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谈论DC-Beed等为代表的药物洗脱微粒的应用。
明胶海绵 明胶海绵被剪成大小为1~2毫米的小块,在肝动脉栓塞发展的早期是最常使用的材料,占早期文献报告的70%[1]。它最早是外科明胶海绵由介入治疗医生在血管造影室手术台上制作的暂时性栓塞剂,被称为明胶海绵立方体(cubes ,直径1~2mm),碎片(fragments),明胶海绵条(strips)。以后逐渐出现商业上可用的包括明胶海绵颗粒(particles,目前市场上也有国产明胶海栓塞颗粒可用),球形体(pellets),和明胶海绵粉(powder)。由于动物实验证实明胶海绵栓塞动脉再通时间是2-6周后[2],这种栓塞剂并没有被广泛的肯定[3]。Cho和Lunderquist 报告在一项关于在兔子的研究表明,在肝动脉内注射明胶海绵粉末后,肝窦和小的肝动脉持续的被肝内小的侧枝循环灌注。明胶海面用于人类的动脉栓塞后再通时间几乎是不清楚的,经验上肝动脉遭遇明胶海绵栓塞后很少再通,尽管几乎所有的教科书把它列为暂时性栓塞剂。而所给的栓塞后化疗药物的滞留时间(所谓三明治疗法)也可能和事实根本不相关。
以上各种用于明胶海绵栓塞的剂型的主要不同是平均直径。对明胶海绵剂型的选择取决于要栓塞动脉系统中的哪一级血管。 明胶海绵栓塞颗粒可以阻塞中到小动脉,阻塞时间可持续几周,导致很小的肝功能受损。明胶海绵粉末(微粒直径为80到200微米),已被用来栓塞较小的分支血管,最早开始用于转移性肝脏的恶性肿瘤,其更多地在肿瘤滋养动脉的最末梢产生阻塞。但人们发现这种栓塞可以导致胆管的损伤[15~17],应用于肝动脉栓塞时需谨慎。
聚乙烯乙醇颗粒(PVA)
PVA(聚乙烯醇颗粒)大小范围从150μm到1000μm 是化疗性栓塞经常用到的栓塞剂。颗粒直径为250~590微米的PVA常用于肝脏肿瘤的栓塞治疗。虽然这种材料可以引起机体的炎性反应,使其具有高度的促血栓形成能力从而会造成永久性的肝动脉闭塞,但随后的动脉造影可以证明,在那些未被栓塞的肝内动脉、网膜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以及胆囊周围动脉可以很快又侧支循环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