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背景 禁忌症和适应症 术前准备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技术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发症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小结
返回首页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技术(2)

时间:2010-12-25 17:28来源:未知 作者:Mr.Editor
Simon 镍钛诺滤器 Simon 镍钛诺滤器由具有温度记忆功能的镍钛合金构成。这种滤器在高温度下预先定型后退火,冷却之后,细丝变得易于塑形,因此滤器可以变直以备导入。开始时,滤器用冰生理盐水冷却后经过引导系统。

Simon 镍钛诺滤器
       Simon 镍钛诺滤器由具有温度记忆功能的镍钛合金构成。这种滤器在高温度下预先定型后退火,冷却之后,细丝变得易于塑形,因此滤器可以变直以备导入。开始时,滤器用冰生理盐水冷却后经过引导系统。在接触到血液后滤器温度变高,可以在几秒钟内回复为预先设定的形状。现在已经发现不需用冰盐水进行降温,只要将新型引导系统用室温的肝素化生理盐水灌洗就可以了。滤器的长度为3.8厘米,滤器圆顶的直径为28毫米。滤器的放置通过一个外直径为9F的引导器。从滤器的中心向外发散出六条辐条,每个辐条上都设计有钩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滤器和下腔静脉之间的移动。滤器的第二排支杆位于锚定支杆的冠状位上,由七个金属线环构成,它们彼此排列成一朵花的花瓣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过滤。

       对17个中心103例放置Simon 镍钛诺滤器的患者进行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患者复发肺动脉栓塞的比例为3%。此研究报道的下腔静脉闭塞发生率为14%,插入点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该研究还记述了使用Simon 镍钛诺滤器后,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或相关于腔静脉血栓形成而死亡的病例。研究者发表了三例滤器迁移到心脏或肺动脉的病例。尽管在44例患者中,有55%观察到了滤器圆顶的倾斜,但是其被认为不会影响滤器的过滤效果。在迄今为止发表过的大规模研究中,有一项研究没有详细列出患者(已经受客观测试)发生上述每一种结局的数目。

       Simon镍诺钛滤器最大的不足在于放置之后可能会引起腔静脉血栓形成。在一项系列研究中,24例患者放置滤器后有21%发生了腔静脉闭塞。研究者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腔静脉闭塞的几率要增高,但是这项结论所依据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影像学研究显示在20例患者中有5例(25%)滤器突破了周围组织,其中两例患者的滤器是突破了主动脉壁。研究者观察到在直径较小的腔静脉中,滤器头侧的环状结构会发生倾斜,人们猜测这种现象会增加锚定支杆所承受的扭矩,从而加大了滤器突破腔静脉壁的机率。这一系列研究肯定了这种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能力:在平均14个月的随诊时间中,20例患者中没有发生滤器放置后血栓形成的临床可疑病例。

       由于Simon 镍钛诺腔静脉滤器具有相对小体积的运载系统,以及室温可适应性,因此理论上这种滤器可以从任何入路位置放置,包括左颈静脉系统以及肘前静脉。在笔者的研究所中,Simon 镍钛诺滤器多用于不具备常规静脉入路条件的病例、不易止血而需要较小的入路直径的患者,或者是需要放置外周至中心导管以备长期静脉入路的患者。在最后一类患者中,运载系统通常经上肢放置,在操作结束时,只需要将运载系统换为所需要的导管就可。

LGM Vena Tech滤器
       LGM Vena Tech滤器(B. Braun)外观为圆锥形,具有6个水平的辐射性支杆。其高度为38毫米,基底宽度为30毫米,适用于直径28毫米或是更小的腔静脉。滤器由一种名为Elgiloy的具有MRI相容性的不锈钢合金构成,合金上刻有铭记,为点状焊接。在滤器基底部的位置上,支杆附有6个纵向的边轨,边轨方向与腔静脉壁平行。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边轨的全长都能与腔静脉壁接触,从而提供集中的横向的稳定性。在起初的型号中边轨长度短于对角支杆。在边轨的头向侧是金属冲压出的小钩,以提供纵向稳定性。滤器以合适的朝向(顶侧或基底侧)装入其运载鞘,并附有注射器,这样的一套设施可以适合于股静脉和颈静脉两种入路。滤器通过外径为14.6F的运载鞘配置,无须使用导丝。滤器必须在从约束鞘中释放出后很快地展开,否则滤器可能不能够完全打开。曾经在经颈静脉放置的病例中,高达42%的病例报道滤器展开不完全,之后设计者延长了边轨,使得其长度近似于滤器展开后的高度。这一设计目的在于将滤器展开过程中边轨与对角支杆的交叉减少到最小化,这种交叉会导致滤器展开不完全。

       自1985年起,LGM Vena Tech滤器开始在欧洲使用。自1989年起,该滤器开始在美国使用。至今为止对这种滤器的评测最为完全、客观:针对此滤器,有四个大多使用影像学随诊的大型研究。这种滤器能够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复发。在六项包括704例患者的系列研究中,报道的肺动脉栓塞复发率在0-3.5%之间。

       在第一个系列研究中,用腔静脉造影的方式对90个患者在滤器放置一年时随诊,有7例(8%)患者被报道有下腔静脉闭塞。在第二个系列研究中,6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在放置8个月后,其腔静脉开放率为92%。第三个系列研究中报道的血栓性腔静脉闭塞的发生率较之前为高:64例患者中,有14例在超声检查或尸检中确定了栓塞的发生,其下腔静脉闭塞率为22%。这一结果相对上述短期随诊为高,也不能被其他的研究证实:一个病例总数为39例的研究中,下腔静脉闭塞率为8%,另一个病例总数为222例的研究中,下腔静脉闭塞率为4.5%。在最近发表的一个随诊时间长达9年的研究中,经腹双联超声或腔静脉造影显示第二年时的下腔静脉开放率为92%,但之后以大约5%的速率逐年递减,到9年时的开放率为66.8%。尽管这些数值较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的闭塞发生率为低,但是存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对LGM滤器使用了影像学方法详细检查,而在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开放性的研究中从未采取上述方法。由于滤器的材质具有生物稳定性,通常状态下腔静脉中血流速度快,因此只要静脉管腔未受限,很少自发形成血栓。在这些研究中,滤器基底部的狭窄与腔静脉血栓的发生高度相关。尽管在先前的试验中,认为这一现象是血栓收缩的结果,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滤器的边轨刺激了静脉壁发生增生或纤维化反应,从而导致了静脉的狭窄闭塞。这一现象是否与LGM滤器特异相关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

       在两项评价了插入点血栓形成的系列研究中,报道的LGM Vena Tech滤器放置后插入点血栓形成率分别为6%和23%。显著的滤器迁移的发生率为3.6%到14%之间。当评价滤器稳定性时,以一厘米作为显著迁移的最小位移,因为较短的迁移不能与观察视差导致的认识差异可靠区分开来。

       汇总若干项研究的数据后发现,只有0.4-4.5%的患者其滤器成角大于15度,而只有成角超过了15度,滤器的过滤能力才会降低。这一现象归功于LGM Vena Tech滤器纵向边轨提供的横向稳定性。在随诊中有一个滤器被注意到产生了自发性断裂。在一个采用CT和超声进行记录的系列研究中,报道腔静脉的突破深度为2到5毫米。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