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镍钛诺滤器 对17个中心103例放置Simon 镍钛诺滤器的患者进行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患者复发肺动脉栓塞的比例为3%。此研究报道的下腔静脉闭塞发生率为14%,插入点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该研究还记述了使用Simon 镍钛诺滤器后,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或相关于腔静脉血栓形成而死亡的病例。研究者发表了三例滤器迁移到心脏或肺动脉的病例。尽管在44例患者中,有55%观察到了滤器圆顶的倾斜,但是其被认为不会影响滤器的过滤效果。在迄今为止发表过的大规模研究中,有一项研究没有详细列出患者(已经受客观测试)发生上述每一种结局的数目。 Simon镍诺钛滤器最大的不足在于放置之后可能会引起腔静脉血栓形成。在一项系列研究中,24例患者放置滤器后有21%发生了腔静脉闭塞。研究者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腔静脉闭塞的几率要增高,但是这项结论所依据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影像学研究显示在20例患者中有5例(25%)滤器突破了周围组织,其中两例患者的滤器是突破了主动脉壁。研究者观察到在直径较小的腔静脉中,滤器头侧的环状结构会发生倾斜,人们猜测这种现象会增加锚定支杆所承受的扭矩,从而加大了滤器突破腔静脉壁的机率。这一系列研究肯定了这种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能力:在平均14个月的随诊时间中,20例患者中没有发生滤器放置后血栓形成的临床可疑病例。 由于Simon 镍钛诺腔静脉滤器具有相对小体积的运载系统,以及室温可适应性,因此理论上这种滤器可以从任何入路位置放置,包括左颈静脉系统以及肘前静脉。在笔者的研究所中,Simon 镍钛诺滤器多用于不具备常规静脉入路条件的病例、不易止血而需要较小的入路直径的患者,或者是需要放置外周至中心导管以备长期静脉入路的患者。在最后一类患者中,运载系统通常经上肢放置,在操作结束时,只需要将运载系统换为所需要的导管就可。 LGM Vena Tech滤器 自1985年起,LGM Vena Tech滤器开始在欧洲使用。自1989年起,该滤器开始在美国使用。至今为止对这种滤器的评测最为完全、客观:针对此滤器,有四个大多使用影像学随诊的大型研究。这种滤器能够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复发。在六项包括704例患者的系列研究中,报道的肺动脉栓塞复发率在0-3.5%之间。 在第一个系列研究中,用腔静脉造影的方式对90个患者在滤器放置一年时随诊,有7例(8%)患者被报道有下腔静脉闭塞。在第二个系列研究中,6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在放置8个月后,其腔静脉开放率为92%。第三个系列研究中报道的血栓性腔静脉闭塞的发生率较之前为高:64例患者中,有14例在超声检查或尸检中确定了栓塞的发生,其下腔静脉闭塞率为22%。这一结果相对上述短期随诊为高,也不能被其他的研究证实:一个病例总数为39例的研究中,下腔静脉闭塞率为8%,另一个病例总数为222例的研究中,下腔静脉闭塞率为4.5%。在最近发表的一个随诊时间长达9年的研究中,经腹双联超声或腔静脉造影显示第二年时的下腔静脉开放率为92%,但之后以大约5%的速率逐年递减,到9年时的开放率为66.8%。尽管这些数值较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的闭塞发生率为低,但是存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对LGM滤器使用了影像学方法详细检查,而在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开放性的研究中从未采取上述方法。由于滤器的材质具有生物稳定性,通常状态下腔静脉中血流速度快,因此只要静脉管腔未受限,很少自发形成血栓。在这些研究中,滤器基底部的狭窄与腔静脉血栓的发生高度相关。尽管在先前的试验中,认为这一现象是血栓收缩的结果,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滤器的边轨刺激了静脉壁发生增生或纤维化反应,从而导致了静脉的狭窄闭塞。这一现象是否与LGM滤器特异相关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 在两项评价了插入点血栓形成的系列研究中,报道的LGM Vena Tech滤器放置后插入点血栓形成率分别为6%和23%。显著的滤器迁移的发生率为3.6%到14%之间。当评价滤器稳定性时,以一厘米作为显著迁移的最小位移,因为较短的迁移不能与观察视差导致的认识差异可靠区分开来。 汇总若干项研究的数据后发现,只有0.4-4.5%的患者其滤器成角大于15度,而只有成角超过了15度,滤器的过滤能力才会降低。这一现象归功于LGM Vena Tech滤器纵向边轨提供的横向稳定性。在随诊中有一个滤器被注意到产生了自发性断裂。在一个采用CT和超声进行记录的系列研究中,报道腔静脉的突破深度为2到5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