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背景 禁忌症和适应症 术前准备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技术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发症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小结
返回首页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技术

时间:2010-12-25 17:28来源:未知 作者:Mr.Editor
下腔静脉滤器的技术是依下腔静脉滤器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下腔静脉滤器的种类: 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 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包括了6个从中心点向下向外发出的放射性支杆,因此滤器有圆锥样的外形。在置于腔静脉内后,圆锥的尖端指向头部。滤器的高度为4.4厘米

        下腔静脉滤器的技术是依下腔静脉滤器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下腔静脉滤器的种类:

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
       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包括了6个从中心点向下向外发出的放射性支杆,因此滤器有圆锥样的外形。在置于腔静脉内后,圆锥的尖端指向头部。滤器的高度为4.4厘米。滤器的六个支腿都是成角度的,从顶端到基底成锯齿状曲折。在基底部,每一个支杆都附有一个倒钩或尖齿,滤器就靠此而固定在下腔静脉内。滤器在从颈静脉或股动脉置入后会自动扩张从而固定,这一过程通常都是经皮穿刺而完成的。在滤器的尖端留有一个孔洞,导丝可以在此放置。滤器的运输是通过一个14.5F的运载外鞘。

        不锈钢 Greenfield 滤器自1973年起投入应用。Greenfield 以及 Michna通过对这一装置自问世来最初12年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他们报道在469例患者中临床有怀疑或确诊的复发性肺动脉栓塞的比率为4%。在关于此种设计的滤器二十年来的应用情况的一篇综述中,报道了相同的肺动脉栓塞复发率,并且报道腔静脉开放率为96%。而未使用抗凝治疗的对照组的肺动脉栓塞复发率为近30%,且未应用抗凝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对照组在6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5%,这些数据显示,此装置可以有效地预防具有显著临床症状的肺动脉栓塞。Greenfield及他人分别独立报道,运用对比剂及原子核素(radioisotope)的腔静脉造影显示,腔静脉的开放率为95%。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很低。

钛 Greenfield 滤器
       钛Greenfield滤器的设计与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相似,不同点在于其长度略有增加(为4.7厘米),基底部也更宽(为38毫米)。它的重量约为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的一半,需要在14F的外鞘内通过12F的载体将其放置。此滤器置入时无需导丝。与不锈钢相比,钛材质的生物相容性更好。

       在钛Greenfield滤器的原始版本上,每一个滤器支杆的基底部都有小钩,这设计与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相似。但是令人困扰的是,这种滤器设计形式的滤器迁移的发生率很高(27%),且其穿透腔静脉和毗邻组织的几率也高到不能为人接受(13%)。因此,将滤器上的这些小钩修改为弧形以限制滤器穿透静脉壁,并将小钩改为80度的折角,以最小化滤器的迁移。修改后的滤器显示出了改进,其置入后迁移长度在1厘米及以上的发生率降为11%,穿透腔静脉壁的几率也降到了0.8%。

       人们在钛 Greenfield滤器上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滤器的一对或更多对支杆在置入后经常彼此交叉,在一个关于181病例的序列研究中报道,这个现象的发生率为7.4%。在下腔静脉不均一的节段中这种滤器支杆的交叉现象,以及在一些效果不太满意的病例中,可能需要放置一个附加的滤器。在其中一个作者的试验中,经颈静脉放置滤器时较少见到支杆的交叉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滤器支杆的放置方式:此试验中顶端的放置方向与经股静脉放置相反。

       在临床试验中,钛 Greenfield 滤器表现出的局限血栓的能力和不锈钢Greenfield滤器相似。在一个系列研究中,181例患者接受滤器置入后,有3%的病人被临床怀疑发生了肺动脉栓塞。没有患者被临床怀疑患有下腔静脉血栓,但是本研究中病人的随诊时间只有30天。报道有3.0-8.7%的患者发生插入点位置血栓。

鸟巢滤器
       鸟巢滤器(Cook)自1982年起投入应用。这一滤器的设计形式很独特。该滤器利用四根25厘米长,直径为0.18毫米的细丝编织成网状而完成滤过功能,在放置过程中,这些细丝彼此紧紧缠绕,形成一个十分致密的结构关系。这些细丝通过两套V型的支杆而锚定在腔静脉内。每一套支杆到包括两个末端成锐角连接在一起的支腿。在支腿相反于连接点的一端上,有倒钩和圆环样的结构,用以限制滤器在腔静脉内的运动,并预防滤器刺穿腔静脉壁。首先放置一套支杆,其尖端指向头部。在其牢固锚定在了腔静脉内后,再将细丝放置。这些细丝在透视下不可见,偶尔可因在平片上看到。在应用引导其外鞘时,需要在细丝的配置过程中将外鞘以九十度角旋转四次,以将细丝在锚定支杆以外的脱垂减小到最少。最后,再安装第二套锚定支杆,其尖端或两支腿的连接点指向头端,并且第二套支杆与第一套之间至少要有50%的重合。滤器的置入是通过一个12F的外鞘。由于锚定支杆两个游离腿间的最大展开直径为60毫米,这种滤器对腔静脉直径大于28毫米的患者尤其有用,28毫米是Greenfield滤器和其他几种目前应用的设计相似的滤器所能适用的最大静脉直径。这种滤器已被应用于直径达42毫米的腔静脉中,并在体外大直径腔静脉模型的试验中,和其他放置于双侧髂静脉的血管相比,具有同样有效的局限血块的能力,并且减少了对血流的破坏。

       早期关于鸟巢滤器的结果是在一项已出版的针对568例置入滤器患者的大型研究中获得的。不幸的是,所有的随诊几乎全是临床性的,几乎没有随诊用影像学研究来记录结局。此外,随诊的时间偏短,最少是6个月,最长是5年。在440个患者中,有12人(总数的2.7%)随诊6个月时在临床上怀疑有复发性肺动脉栓塞形成,有13人(总数的2.9%)存在下腔静脉栓塞的证据。只在两例患者中确诊了复发性肺动脉栓塞,在7例患者中确诊了下腔静脉血栓栓塞。在27例用腔静脉造影进行随诊的病例中,6例患者显示有血栓;报道中没有说明,上述所有腔静脉造影是否因为患者存在临床症状才行检查。一个为期6年的单中心研究显示,在使用此种滤器的267例患者中,有4.1%比率的患者复发肺动脉栓塞(1.1%已证明,3.0%为临床怀疑),有3%的患者发生入路位置血栓栓塞。在最近一个小型的为期5年的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临床和影像学随诊手段,发现肺动脉栓塞复发率为1.3%,腔静脉闭塞率为4.7%。后一项数据很引人注意,因过去报道细丝的脱垂率为70%。

       初始时的滤器所用的是0.25毫米可弯曲支杆,由于在最初使用滤器的422例中有5人的滤器发生了移动,所以将支杆改进为直径0.46毫米,目前的型号中支杆换为刚性的。由于这些变更,插入外鞘的直径由8F增加到了12F。在使用了改进过的滤器的随后147例患者中,没有滤器移动的报道。继而又报道了两例患者均有一套锚定支杆的头向位移:一例患者的支杆移到了下腔静脉的肝内段,另一例则移到了右心房。在一项关于18例腔静脉直径均大于28毫米的患者的研究报告中,报道鸟巢滤器可以安全地置入直径达42毫米的腔静脉中。在此报告中,有10位患者用X线平片进行随诊,平均随诊时间为12周,均未发现置入的滤器有位移。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