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会讯 药械新知 临床进展 学术动态 最新杂志文章介绍业界新闻
返回首页

取消普通门诊后,三级医院向何处去?(2)

时间:2023-11-24 07:45来源:www.ynjr.net 作者:杨宁介入医学网
有媒体援引行业人士分析称,取消普通门诊只是取消一个业务板块。医生可以去急诊、病房,或换个方式接诊。2018年印发的《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医师出诊管理办法(试行)》就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主治及以上医师,

有媒体援引行业人士分析称,取消普通门诊只是“取消一个业务板块”。医生可以去急诊、病房,或换个方式接诊。2018年印发的《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医师出诊管理办法(试行)》就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主治及以上医师,前往市内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开设非特需门诊。

一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说,大医院和下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构成“完全不一样”。下基层出门诊,很难提升年轻医生看疑难病、复杂病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出“专家”。

前述北京医生认为,长远来看,取消普通门诊可能影响医生的职称晋升。《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指出,门诊工作时间是职称评价标准之一。2022年印发的《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时,无病房科室的门诊工作量要达500单元。按其量化标准,半天(4小时)接诊不少于15位患者为1个有效单元。

也有医生坦言,真的希望降低普通门诊比例,能轻松一些。“降低门诊比例也不现实,现在加班加点都一直被说看病难。医生看门诊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广东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医学界”,在他收治的患者中,很多人是一发现问题,就往大三甲跑,甚至普通感冒、发烧也要去大医院。这是一份沉重的信任。

赵丹丹在工作中发现,三级医院也想专注于疑难病症的诊治,但在目前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定价尚无法体现其服务价值的情况下,医院出于生存的需要,还缺乏相应的动因。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此前采访,三级医院收入“普遍有30%-40%来自门诊”。

摄影/田栋梁 (图文无关)

摄影/田栋梁 (图文无关)

大医院“没有”普通门诊,或将普遍化

从国家、各地文件看,改变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规模和数量,是大势所趋。

2015年我国先后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都提出三级公立医院要逐步减少和下沉普通门诊服务,实现普通门诊占比逐年降低。

此后,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再提“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

多地快速跟进。青海省原卫计委提出,2017年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数量要较上年减少25%。四川巴中市也列出“达标值”:将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以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逐步下沉基层,到2025年三甲综合医院普通门诊服务量减少30%以上。

根据《“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北京市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日前出台的《北京市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若干措施》表示,到2023年底,将选择2-3家市属医院,试点全量号源向基层预约转诊平台投放。到2024年底,力争22家市属医院全量号源向基层预约转诊平台投放。

力度更大的是海南省。2022年8月21日,海南从省级层面,率先提出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根据《海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当地或通过“省属县用”等试点工作,推动省市三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海南政策确实是魄力,但各地的医疗服务状况还可能不一样。”赵丹丹说,医疗改革涉及民生福祉,需要整体的宏观设计,通过渐进式改革,一步一步坚定地朝着目标走下去。

警惕:一收就僵化、一放就乱套

一些三级医院已经主动试水。2018年前后,贵州省人民医院称将限制日常门诊量、逐步增加专家门诊、取消副主任医师以下的普通门诊;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取消内科普通门诊。根据上海仁济医院公告,患者可至内科各专科门诊就诊。

民众似乎没有因此流向基层。一个侧面例证是:2018年,原上海市卫计委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门诊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服务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副高职称医师平均每周普通门诊或专科/专病门诊不少于1个半天。彼时新华社报道称《上海力推专家名医看普通门诊》。

“普通门诊不等于就是看头疼脑热,对于学科建设、照护患者的必要性和严肃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告诉“医学界”,基层医疗机构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延误治疗”,要么不分原因、把患者都摁在基层,要么缺乏主动过问、只能做到“保障基本”。

“需要警惕一收就僵化、一放就乱套。有效的分级诊疗要考虑到分级报销比例,优化号源及分配。这些都应可调节、初期就要做到精细化。”仲崇明说。

赵丹丹认为,要改变大病小病都往三级医院挤的现状,一定是需方、供方、医保支付方都做出改变。“必须重塑机制,提供客观支持手段,一定要考虑到民众接受程度和医院的承受能力。”

仲崇明指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跨科室、跨医院的调剂都需要软着陆,要兼顾市场主体之间的供给侧利益、能力匹配。必要时,可能要打破些边界,比如调整组织架构、法人。“公立三级医院医生可能要临时下沉、支援,甚至诸多大医院院长要到基层借调、工作一段时间,再做提拔。最后要形成‘区域健康网建设’,不是围绕一个实体,而是去中心分布式、由患者选择。”

赵丹丹表示,三级医院专家下基层不能只是给医生换了一个执业点,这样“专家级医生”仍是“被浪费的资源”,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