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经皮插管方式经腔治疗动脉硬化性阻塞性疾病首先由Dotter 和Judkins在1964年报告[1]。
早期使用逐渐变细的特氟纶(聚四氟乙烯)共轴扩张导管的技术扩张血管(上端约12F,下端8F)
事件起源于Dotter医院的一位医生糖尿病足,足趾溃烂。血管造影显示股浅动脉中段狭窄。采用上述共轴扩张导管实施扩张后,就诞生了历史上首例经皮血管扩张术的病例。
术后那位医生的足趾溃疡得到愈合
在Dotter和Judkins介绍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的约十年时间里,美国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很少关注这种革命性的治疗性导管技术的运用,但Zeitler及其同事使这个方法在欧洲保持了生命力。Dotter、Judkins、Zeiter 和该邻域的其他数位先驱者积极推广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项使用逐渐变细的特氟纶(聚四氟乙烯)共轴扩张导管的技术对可治疗的血管大小有非常实际的限制。血管越粗,所需要的导管轴也越粗。这就意味着需要把穿刺部位扩张得相当大才能治疗较大动脉病变,结果当然就是穿刺部位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就更大,特别是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Dotter 和 Judkins 在他们的实际操作中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描述了真实地描述了这种情况,并预测将来可能发展出一种径向膨胀的导管来治疗动脉狭窄。
不知道为什么Staple使用的导管后来被称为van Andel锥形导管。特别是自从van Andel论文引证了Staple工作并改良了他的方法以后[3]。现在COOK 公司产品网站上 产品分类表中有关 van Andel 扩张导管仍然写着“用于扩张髂动脉、股浅动脉和腘动脉(Used for dilatation of the iliac, superficial femoral and popliteal arteries)”。在使用方法介绍中写着“通过交换导管的完成(血管)逐渐扩张(Progressive dilatation is accomplished by exchanging one catheter for another)。不知谁还会用这样由细到粗的交换导管的方式去扩张一支血管。或许仅仅是一个不可忘却的纪念,这个产品还挂在产品分类栏目中。 COOK产品分类表上van Andel 扩张导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