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肝细胞肝癌(HCC)的治疗中经常使用栓塞疗法是因为很多病例中由于肿瘤生长在硬化的肝组织中而不能被外科切除。经导管栓塞首先由法国的Doyon等人在1974年报道。随后,1978年Yamada等人在获得对很多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经验后也作了报告。两组试验在栓塞时都使用了明胶海绵(海绵胶:GS),但是后来此种治疗步骤的局限性逐渐被认识。1979年,Nakakuma等人首次尝试将碘化油,一种油性的对比剂,注入肝动脉。而Ohishi等人在1985年同时使用碘化油和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碘化油可以加强明胶海绵的栓塞作用,而且在诊断含细胞肝癌时有意义,因此,现在被很多文献中所使用使用。作者发现碘化油同时是抗肿瘤药物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在肝癌患者的化学栓塞治疗中加入了碘化油,使用碘化油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同时加入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再随后,段或亚段的碘化油化学栓塞被尝试。碘化油的价值在化学栓塞治疗的领域中可能更大。
原则
肝脏的血液供应有肝动脉和门静脉两者来源。因此,如果只有肝动脉被栓塞,肝组织不会坏死。但是,肝细胞肝癌主要靠肝动脉供血,因此,动脉栓塞只引起肝癌缺血而导致坏死。但是,非肿瘤的肝实质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注入肝动脉的栓塞物质的影响。Doppmam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猴子的肝组织不受任何影响,但如果使用硅树脂作为栓塞剂则会导致肝坏死,从而造成肝衰竭。
当碘化油被注入肝动脉时,它很容易就流入门静脉。Kan等人发现高剂量的碘化油加明胶海绵会导致猪的肝脏坏死。有包膜包裹的肝细胞肝癌完全由肝动脉供血,而包膜外的侵润病变以及周围的卫星病变同时接受门静脉的供血。因此,有包膜的肝细胞肝癌在使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完全坏死,而无包膜肿块或者包膜外的病变部分很少坏死。显然,在促使大部分肿瘤坏死的过程中明胶海绵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它可以被吸收,两至四周后,肝动脉可以再通,因此非肿瘤组织很少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碘化油阻塞动脉血流的作用很小。但是,它可以随着大量的血流进入肝细胞肝癌组织内,并储留在那里而担当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如果一个稳定的抗肿瘤药物与碘化油的混合物制成,则此混合物一起储留在肿物内,由于碘化油的存在,抗肿瘤药物可以缓慢的释放并始终保持局部有高的浓度。当我们使用碘化油乳剂进行化学栓塞时,抗肿瘤药物的血药浓度大大低于静脉注射时的血药浓度,但是在切除的肿瘤组织内浓度非常高。碘化油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也经过胆囊周围血管网,流入门静脉的分支,因此,它也可以作用于对明胶海绵栓塞无反应的包膜外病变。但是,如果碘化油在门静脉内的浓度增加非肿瘤组织可能更容易被损伤。因此,强烈推荐,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血管分布使用需要的最小剂量碘化油。导管的尖端应该尽可能的接近肿瘤的供血动脉,从而使流入非肿瘤组织的碘化油的量最少。在一个限定的局域内局部注射药物,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另外,由于肿瘤同时受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影响,因此,碘化油向门静脉的回流也提高了其抗肿瘤作用。当入碘化油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后继续注入明胶海绵栓塞可以达到最佳疗效。在化学栓塞中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取决于门静脉的血流与肝功能。门静脉的供血情况很重要是因为,如果门静脉血流良好则在栓塞后正常肝细胞很少受影响。
因此,在门静脉完全阻塞又没有侧枝循环的患者,是使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禁忌的。但是,它可以用于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闭塞,或门静脉主干完全闭塞但存在侧支血管,或只有右主门静脉完全性闭塞,而栓塞的区域较小同时残余肝功能足够。门静脉血流可以通过动脉门静脉造影估计,但是,可以从动脉门静脉造影时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