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疾病的临床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返回首页
  • [急诊脑动脉瘤栓塞] 急诊脑动脉瘤栓塞 日期:2010-04-26 17:05:48 点击:143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达65%以上,主要原因是出血本身、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而再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7d内,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也多始发于这一时期[1]。再出血后的死亡盛高达50%, 因而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3天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是进行...

  • [血管痉挛期的技术选择] 关于血管痉挛期的技术选择 日期:2010-04-26 16:30:37 点击:147

    尽管动脉瘤治疗时机有争议,但破裂动脉瘤一经诊断应及早治疗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在血管痉挛期因可能发生严重的血管痉挛导致操作失败,所以对于破裂的动脉瘤,只要病人的一般情况许可,可力争在破裂的3天内或更早实施GDC,此时脑血管痉挛程度轻,易于微导管...

  • [前交通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 日期:2010-04-26 16:22:54 点击:183

    前交通动脉瘤由于其位置深,手术难度较大,对于向上生长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由于动脉瘤颈完全处于双侧A2段之间,手术空间非常小,动脉瘤夹操作困难,术中易发生出血和损伤前交通动脉以及一侧A2段[1]。随着神经介入治疗的发展,运用微导管技术在脑血管造影的基...

  • [颈内-后动脉交通动脉瘤] 颈内-后动脉交通动脉瘤 日期:2010-04-26 16:18:41 点击:202

    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是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分叉部位的动脉瘤,国外资料报告占颅内动脉瘤的25%,仅次于前交通动脉瘤。而国内样本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占颅内动脉瘤第1位 (1) 。对后交通动脉瘤而言,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导管易到位、创伤...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日期:2010-04-26 15:53:04 点击:259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应用,使血管内栓塞治疗成为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解剖的及该部位动脉瘤形态的特殊性,使该部位复杂动脉瘤难以达到致密栓塞,并容易影响分支血管而产生脑...

  • [H&H分级的选择] H&H分级的选择 日期:2010-04-26 15:48:43 点击:188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HH,IV级和V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一直是有争论的。很多文献报告GDC手术治疗改进了这类病人的临床预后、降低了病死率,也有很多HH级,IV和V级动脉瘤患者被排除在治疗外。对于IV、V 级的患者,GDC栓塞的死亡率很高,但这并不能成为...

  • [适应症和技术的选择] 适应症的选择 日期:2010-04-26 15:16:41 点击:124

    对于手术风险大、全身情况差及拒绝开颅手术的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HH分级的选择,IV级和V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一直是有争论的。很多文献报告GDC手术治疗改进了这类病人的临床预后、降低了病死率,也有很多HH级...

  • [梭形动脉瘤栓塞技术] 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栓塞技术上的考虑 日期:2010-04-26 14:31:59 点击:152

    在血管内处理脑动脉瘤方法出现前,手术接扎载瘤动脉近端的方法普遍用于因大小,形状或位置而无法钳夹的动脉瘤。Serbinenko首先使用球囊技术阻塞载瘤动脉,并由Debrun 和 Berenstein在西方国家推广。 这一方法相对于手术接扎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完全堵住动脉瘤...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 日期:2010-04-26 12:33:45 点击:219

    球管旋转技术、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结合导致了3D-DSA技术的诞生。90年代末期,Heautot等人[1]首次报道该项技术。目前3D-DSA在发现颅内动脉瘤,评估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潜在可能和危险方面有其无法代替的优越性,它可清晰地在最佳...

  • [入路选择] 液体聚合物栓塞 日期:2010-04-26 12:23:59 点击:121

    一种用于囊内动脉瘤栓塞的特殊方法是发展一种快速聚合的液体聚合物,用栓塞材料来100%填充动脉瘤。与动脉瘤血栓栓塞相比,该方法更多的依赖血流方向的转换。通过球囊支持技术,将聚合体缓慢注入动脉瘤直到将其完全填充。在聚合体注入间歇,将球囊缩小以便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