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玻璃结节 多发性磨玻璃结节
返回首页

磨玻璃结节

时间:2025-04-07 17:01来源:www.ynjr.net 作者:杨宁介入医学网
又称非致密结节或者亚实性结节 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是肺部CT影像中常见的异常表现,表现为局部密度轻度增高、但仍能透过病灶看到支气管或血管结构的结节。其流行病学特征涉及发病率、危险因素、人群分布及与疾病的关系等,以下是关键信息

        肺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病死率最高【WHO 2020】。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2011年,基于美国国家低剂量CT筛查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分析(NLST)报告,肺筛查试验首次报道使用低剂量CT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代替标准胸部X线筛查,可使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降低20%【Aberle A 2011】。该实验
纳入53,454名肺癌高风险人群(年龄55-74岁,吸烟史≥30包/年,或戒烟≤15年),随机分为LDCT组(26,722人,每年一次LDCT)和胸部X线组(26,732人,每年一次胸片),连续筛查3年。文章在分析了筛查依从性,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后,得出以下结果

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LDCT组 X线胸片
发病率 1060例,645例/10万 941例,572例/10万人年
死亡率 247例/10万人年 247例/10万人年
LDCT组相对风险降低20.0%(95% CI: 6.8-26.7, P=0.004)。

        尽管文章存在假阳性率高,仅纳入吸烟高危人群,但NLST试验证实LDCT筛查可显著降低肺癌死亡率,但其广泛应用需综合考虑假阳性管理、成本效益及个体化风险分层。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技术优化与多学科整合,以实现肺癌早期诊断的精准化与普惠化。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 (LDCT)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无症状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在中国肺结节检出率为20% ~ 80%。【He YT, 2018 Yong W,  2018Fan L,  2019 】。

        然而,在LDCT筛查发现的肺结节中,超过97%是良性的。肺癌的检出率仅为0.7%-2.3%。过高的检出率可能导致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患者更高水平的焦虑。目前肺结节筛查和治疗指南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Fleischner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亚洲专家和中国专家。由于专业背景和医院实践指南的不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尽管不同医师的指南不尽相同,但对于肺结节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随访和手术切除。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的广泛应用,早期肺癌的预后得到了改善,术后并发症和早期肺癌的死亡率有所降低【Nakazawa S, 2018 Hernandez-Vaquero D,  2021,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
 
        肺结节通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或早期肺癌的预测因子。然而,肺结节按密度分为【He J 2021】、

实性结节‌ 密度较高且均匀,可能为良性或恶性,需结合形态等特征判断‌
部分实性结节(混合性结节)‌ 包含磨玻璃和实性成分,恶性概率最高‌
‌磨玻璃密度结节‌ 呈云雾状阴影,可见血管及支气管轮廓,恶性概率低于部分实性结节‌

风险‌分层包括:结合年龄、吸烟史、结节形态(如毛刺征)划分高/低风险,指导后续诊疗决策。

    肺癌伴磨玻璃结节(GGN)具有“惰性”发展的特点,极少数患者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良好,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Kakinuma R, 2016Shigefuku S,2021   Lee HW, 2019

       它有别于传统的早期肺癌,是一种特殊的肺癌亚型。其筛查的价值存在一定的矛盾,过早使用VATS切除该类病变存在以下问题:

(1) 过早手术干预肺结节,尤其是癌前病变,会导致早期不必要的脏器损伤和肺功能丧失。与随访和择期手术相比,早期手术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

(2) 多发肺结节的外科干预无明确的选择标准,残留结节的随访管理无原则。

(3) 肺结节的术前诊断是无病理证据的影像学诊断。当发现病变为良性时,手术切除肺结节可能是不必要的,并导致术后并发症。【
Liu J, 2018;

(4)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被诊断为75岁以上,这一年龄几乎不可能手术。此外,随访也存在随访间隔、终止等问题。每次复查均可能引发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生活质量、【Song Y, 2019】,增加x线照射量。需要探索新的肺结节管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5)
现有肺结节管理指南多样,缺乏统一标准,手术切除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亟需探索微创治疗技术。作为非手术疗法,热消融(射频、微波、冷冻)在肺结节治疗中展现出潜力,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外周结节患者。



肺癌筛查的价值与矛盾:低剂量CT(LDCT)筛查显著降低高危人群肺癌死亡率,但肺结节检出率高达96%,其中良性结节占比大,导致过度诊疗风险。现有肺结节管理指南多样,缺乏统一标准,手术切除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亟需探索微创治疗技术。

        
磨玻璃结节又称非致密结节或者亚实性结节
 
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是肺部CT影像中常见的异常表现,表现为局部密度轻度增高、但仍能透过病灶看到支气管或血管结构的结节。其流行病学特征涉及发病率、危险因素、人群分布及与疾病的关系等,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


 
 
 

1. 发病率与检出率

 
 

总体检出率:

 
随着低剂量CT(LDCT)筛查的普及,GGN检出率显著增加。在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的筛查中,约10-20%的受检者可发现GGN。相比亚洲人群(如中国、日本、韩国)的GGN检出率较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空气污染或筛查意识增强有关。
 

恶性比例:

 
持续性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恶性概率约为18-63%,若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GGN,含实性成分),恶性概率可升至60-90%,多为肺腺癌(如原位癌、微浸润腺癌)。

 

2. 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

 
        多见于40-60岁人群,但年轻患者(<40岁)中GGN的恶性比例较低。
 

性别: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尤其在非吸烟人群中,可能与激素或基因差异相关。
 

地域差异:

 
         亚洲国家(如中日韩)的GGN检出率高于欧美,可能与筛查普及度和环境因素有关。
        

3. 危险因素


 

 吸烟:吸烟与实性结节关系更密切,但GGN的恶性风险在吸烟者中仍较高。

 

 环境暴露:

 
           空气污染(PM2.5)、职业粉尘(石棉、硅尘)、二手烟暴露可能增加风险。
 

遗传因素:

 
         EGFR基因突变(常见于亚洲非吸烟女性)与肺腺癌相关GGN密切相关。
 

其他:

 
          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纤维化)、既往肿瘤史或家族肺癌史。
 

4. 疾病关联

 

良性病因:

 
         感染(如肺炎、真菌感染)、局灶性纤维化、出血、过敏性肺炎等。
 

恶性病因:

 
        主要为肺腺癌谱系病变(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浸润性腺癌)。
 
 

5. 自然病程与预后


 

生长速度:

 
        恶性GGN通常生长缓慢,体积倍增时间(VDT)约300-600天,远长于实性结节(VDT 100-300天)。
 

预后:

 
         早期恶性GGN(如原位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接近100%,预后显著优于实性肺癌。
 
 

6. 筛查与流行病学趋势


 

筛查影响:

 
  • LDCT的广泛应用使GGN检出率上升,尤其是无症状人群。
  • 亚洲国家(如中国)将GGN纳入肺癌筛查重点,推动早诊早治。
  • 多发性GGN:约20-30%的GGN为多发病灶,需警惕多原发肺癌的可能。
 


7. 临床管理挑战




  • 微小结节(<5mm)与多发性结节管理缺乏明确标准,需个体化随访策略。


总结
 
磨玻璃结节的流行病学特征提示其与肺腺癌密切关联,尤其在亚洲非吸烟女性中高发。尽管恶性比例较高,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未来需更多研究探索环境、遗传与分子机制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优化筛查与管理策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