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指在胸片或CT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cm的局灶性圆形/类圆形软组织影,周围有肺组织包绕。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如肿瘤)、部分实性结节(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云雾状影)。直径>3cm则称为肿块。 定义的核心意义 ≤3cm的肺结节包括广泛的疾病,这种定义其实带来很多的困惑。其本意是搭建基础框架,为临床,教学和研究提供共同的起点。但是≤3cm肺结节涵盖的疾病谱太宽,感染因素(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非感染(肉芽肿,炎性假瘤,矽肺),肿瘤因素(各种恶性肿瘤,各种良性肿瘤),血管和先天性疾病,这些疾病毫无共同之处。 良性和恶性不是大小决定的,不同直径的结节比如<5mm的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不同直径小结节有特殊性,≤3cm未能区分亚组的临床管理策略。 若基于形态特征,如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边界不规则,除了判定存在主观性,人为设定<3cm的临界值缺乏生物学依据。3cm以下可能是浸润癌或转移病变,3cm以上可能是良性,如错构瘤或炎性假瘤。导致临床上对大病灶过度治疗(直接手术),而对小病灶低估。 实际上存在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最后还是需要病理诊断,定义是无法替代病理结果的。 结节大小未来仅仅是AI辅助诊断的一个因素而已,其它因素还包括结节密度,结节形态,多模态评估(PET/CT,AI影像分析,液体活检-探索中),动态分层管理,患者风险分层,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Lung-RADS标准) 患者教育与沟通,避免普遍焦虑 总之,肺结节的定义是影像学描述的起点,而非诊断终点。临床实践中需超越形态学定义,结合动态影像、病理、分子特征及患者背景,实现精准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和多组学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以弥补现有定义的不足。 肺结节CT筛查检出概率 一、总体恶性概率肺结节恶性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综合数据显示:
二、结节大小与恶性概率
结节大小是评估恶性风险的核心指标:
三、高危人群特征以下因素显著增加恶性风险:
四、影像学特征与恶性关联CT影像中若出现以下特征,恶性风险显著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