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人们发现它对女性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子宫腺肌症一直与经产妇相关,而不是与生育力受损相关。目前,由于女性将第一次妊娠推迟到40多岁或40岁出头,子宫腺肌症在不孕患者中的诊断频率越来越高。尽管子宫腺肌症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确定,但根据现有的信息,最近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症对女性生育力有负面影响。一些数据有限的非对照研究也提示子宫腺肌症治疗可能改善生育力。 本栏目将讨论 (i) 子宫腺肌症的假说和流行病学, (ii) 诊断技术, (iii)子宫腺肌症和不孕之间相关性的临床证据, (iv)子宫腺肌症女性不孕的机制, (v)不同的治疗策略和生殖结局 (vi)子宫腺肌症女性的辅助生殖技术结局。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良性的子宫疾病,其特征是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以及周围平滑肌细胞的反应性纤维化。在过去的80年里,有许多理论描述了子宫腺肌症的形成发展的机理。目前,
报道显示,大约20%的子宫腺肌症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下的女性,80%发生于40 ~ 50岁的女性。老年组的症状最严重。子宫腺肌症在大约1 / 3的病例中完全无症状。其余2 / 3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过多(50%)、痛经(30%)和子宫不规则出血(20%)。性交痛也可能是一种主诉【Benson RC 1958;Nishida M 1991】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大量分娩、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与子宫腺肌症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吸烟和手术创伤(如剖宫产术或刮宫术)【Vercellini P 2006】据报道,在长期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有60%为子宫腺肌症,因此子宫腺肌症似乎重新激活了原有子宫腺肌症的病变【Christine 2006】,这意味着这种情况是雌激素依赖性的。
直到最近,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仍很困难,而且在过去,子宫腺肌症与未患不孕症的经产妇相关,即子宫腺肌症不影响怀孕。事实上,女性经常推迟第一次怀孕,子宫腺肌症通常出现在30多岁和40多岁。当TVS和MRI等非手术诊断成为可能后,人们认识到子宫腺肌症在不孕症和早期流产中的作用【Devlieger R 2003】 功能失调性子宫JZ与生育结局
Chiang 等提出了在接受体外受精(IVF)的不孕症患者中,自然流产率与子宫JZ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并发现与子宫正常的女性相比,超声成像显示子宫弥漫性增大且无明显子宫包块的女性的自然流产率较高。但其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Piver等也提出MRI评估JZ厚度是植入失败的最佳阴性预测因素,JZ直径的增加与植入率呈负相关。当平均交界区> 7 mm时,植入失败率高【Maubon A 2010】
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获得妊娠
据报道,不孕症妇女在接受子宫腺肌症治疗后怀孕。自1993年以来,已发表的病例报告或小规模系列报道子宫腺肌症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单独治疗、保守手术或联合治疗。Silva等首先报道了GnRH激动剂(GnRH- A)治疗5个月后的活产率25。在Nelson和Corson 【Nelson 1993】的一个病例研究中,一名组织学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不久接受了长期GnRH- A治疗。据报道,在日本的一项小型研究中2例子宫腺肌症是在用布舍瑞林短疗程GnRH治疗后6个月内受孕,4例不孕患者中有3例在使用达那唑宫内节育器后成功受孕,这也为子宫腺肌症与不孕之间的关联提供了额外证据【Igarashi M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