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细针抽吸(FNA)活检的主要适应征是肿瘤的非手术诊断。FNA活检得到广泛认同,其部分原因在于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据报道,恶性敏感度在56-95%之间,根据其活检部位以及不同系列的肿瘤类型而有所差异。尽管这一范围很大,多数系列报道诊断准确率在85%以上(仅在诊断是否是恶性肿瘤方面的准确率)。
影响经皮细针抽吸诊断的影响因素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与很多变量相关。1. 一名胜任解读细胞学标本的病理学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特别是脱落细胞常有退变,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2. 向该病理学家提供来自所研究病损处的足量样品材料也很重要。 3. 取样误差,良性的或恶性的很多病变,可能并非完全均质性的。常可见到纤维化、坏死或囊性变区域。因此,在异质性病变中随机选取样本细胞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一病变整体状况。由于FNA取样误差是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了解取样误差如何产生很重要,以便提供适当的标本、降低假阴性率。 4. 抽吸材料的物理处理是决定细胞学诊断准确性的另一重要变量。
因为它对于标本的精确性有直接的影响。在操作中不论何时制作涂片,都应当力求做好。涂片应厚度恰当(制片过厚、过薄均可影响诊断)、没有凝块、根据读片病理医生的意愿在空气中风干或固定。液基薄层系统的发展减少了很多制片顾虑,抽吸物可以立即被转移到液体介质中以备稍后在病理学实验室中制片之用。
5. 放射科医生和病理医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准确的细胞学诊断很关键。沟通的意愿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活跃的对话交流允许病理学家在分析活检材料时,最优化地使用可供选用的N多辅助技术。沟通也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避免某些细胞学解释的局限性。特别是当患者病史或体健/影像学检查错综复杂、难以解释,或肿瘤分化不良时,尤其如此。如果同时能提供详细的临床信息,FNA在分化不良的肿瘤分类中的预测价值能够大幅度提高。
6. 快速染色技术 在某些国家的医疗机构中,病理科医生参与FNA的全过程,以对标本的精确性做出实时评价。“快速染色技术”的应用,使得不论是标本的精确性还是初步诊断,都能迅速回馈给放射学家。如果快速染色的结果被解释为“无诊断意义”,活检医生有机会采取措施获取更多诊断性的材料。当快速染色的结果提示一个出人意料的诊断时,直接沟通变得尤为重要。例如,病理学家可以在操作过程中要求额外的标本,以协助诊断。实例包括另取抽吸物做流式细胞学检测,确定淋巴瘤免疫表型;或者当怀疑感染性疾病时,另取抽吸物做培养。不过,活检医生和病理医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并不要求病理医生必须身处活检现场。恰当运用与标本一同送达病理学实验室的申请单,帮助很大。怀疑的诊断以及恰当的临床/放射学发现,对于如何处理来自放射科的标本有极大影响。“肺部损伤”仅是一般性的病史,将其扩展到“肺部损伤,既往淋巴瘤病史”,对于细胞学解释的影响程度要大得多,且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7. 对细胞标本的解释有赖于公认的细胞学诊断标准。包括细胞核形状及大小、有无核仁、染色质类型,以及细胞质性状。在这一方面,细胞学标本稍强于组织学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组织活检),引起可以提供更好的细胞性的细节。
细胞学病理检查的不足细胞学标本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细胞离开了它们的支持组织架构,从而丢失了其组织结构改变的背景信息(组织学标本对此解释最佳)。而这一信息的丢失,可能使某些肿瘤的亚分类(细胞来源于什么组织或器官)从细胞学上很难进行区分。对于分化良好的肿瘤来说更是如此。由于细胞学取决于个体细胞的形态改变,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越相像,就越难作出细胞学诊断。鉴于这一原因,遇到高分化恶性肿瘤时(比较原始的细胞),病理学解释的误差就成为更主要的问题了。对这样的肿瘤很难做出细胞学诊断,因为确定其恶性潜能需要组织结构学改变,如血管或毛细血管侵犯。不过,大部分肿瘤分化不佳,具有很明显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细胞学检查做出其恶性诊断是容易且可靠的(只能说是恶性肿瘤,不能说明是什么恶性中立)。根据细胞学线索,病理学家试图将肿瘤划分为上皮癌、淋巴瘤、肉瘤以及黑色素瘤。然而,亚分类就更为困难了。例如,低分化癌可能并不能容易地定义为鳞状细胞癌或腺癌。与之类似,肉瘤及淋巴瘤的诊断和亚分型取决于组织学和辅助研究(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因此,他们的亚分类仅仅依靠细胞学更困难。
抽吸细胞学的另一大局限性是从17%到78%的大小不等的阴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取决于假阴性率和某一给定种族中恶性肿瘤的患病率。高假阴性率和恶性肿瘤高患病率都会导致低阴性预测值。一个非特异的真阴性标本在细胞学检查中,会与取得瘤周炎症组织或纤维化组织的假阴性标本非常相似。因此,大多数非特异性的肿瘤阴性诊断都必须做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价:重复活检或手术切除。如果做出了特异性的良性诊断,阴性预测值大幅度升高,通常不需要再做进一步的评估了。
假阴性:是指取材没取到瘤细胞,或镜检时瘤细胞漏检,或将瘤细胞当作炎性改变的细胞等,致使肿瘤病人本应查到瘤细胞而没有查到,报告了阴性,称为假阴性。 假阳性:是把非肿瘤细胞,如炎症改变或退变的细胞等,当作肿瘤细胞,报告查见瘤细胞,因此称为假阳性 细胞学病理检查不足的应对
认识到细胞学技术有其局限性,对于理解那些需要关注以提高FNA活检诊断准确性的领域,具有关键意义。这些可以总结为获取更多细胞和/或组织进行检查、获取更高质量的标本,以及运用辅助手段协助病理学诊断。
获取更多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材料将会降低取样和解释性误差。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更多次的活检进针,通常使用套管或共轴系统以便于定位。应当尽量取给定病变中几个不同的部位以覆盖其异质性。也有报道中提到使用更大抽吸穿刺针,以及使用带有改良针头构型的抽吸穿刺针,能够取回更多组织并改善诊断结果。一处例外是纤维化病灶,使用较细针(25G)的效果更好。
标本病理学检查的不同方法,已经提高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鉴定细胞生化产物的特殊染色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亚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结构分析在这方面也有所帮助,但是价格昂贵、程序繁琐,不常规做。免疫过氧化酶染色的用处日渐增加,尤其是在淋巴瘤以及低分化恶性肿瘤的亚分类中。“实时”细胞抽吸中实施的流式细胞仪,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分类中尤其有用。有机染色和培养则有助于提高良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特异性。
同时获取组织标本和细胞学标本
用于提高活检准确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同时获取组织学标本及细胞学标本。获取组织学标本的最初尝试集中在用改良的20-至22-G抽吸针获取显微组织学碎片。这些研究显示,单独评价时,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优于显微组织学检查结果;而将两种检查相结合时,总体活检准确性提高了。当具有两类标本供检查时,病理医生观上感觉更容易给出明确的诊断。最重要的是,各系列均有报道称组织学检查具有诊断性而细胞学没有,或反之。这一差异提示,改善取样误差在改进结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结论是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是互补的。这一结论是合理的,因为细胞学标本最适于评价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学改变,而组织学标本最适于评价结构性改变。期望其中任一种技术能最好评价这两种病理学改变是不合理的。
带有弹簧的自动切割穿刺针,能够大为改善组织学恢复时间以及组织学标本的质量。利用切割穿刺针获取真实的组织条,能提高活检准确性的各个方面。通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大于90%的恶性肿瘤敏感度。诊断淋巴瘤和其他间质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可以从仅依靠细胞学的20-70%,提高到依靠组织学的80-90%。对于良性疾病,获得特异性病理诊断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特异性良性诊断的重要性很可能是组织学最大的贡献,因为在这些情况下阴性预测值接近100%。从而显示了根除抽吸细胞活检术的致命弱点之一——在恶性肿瘤阴性的病例中需要外科手术或重复活检——的潜在可能。在能够评价肿瘤结构的条件下,恶性肿瘤(特别是那些间质来源者)的准确亚分型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活检中的大部分病例是从已知原发上皮肿瘤转移而来的病灶。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很高,以至于可以认为组织条并非必要。粗针穿刺活检可以留待更困难的病理学问题,或那些初步结果不确定需要重复活检的病例使用。但对于很大一部分病例而言,增加组织学的优势明确存在。如果能够安全地获取组织学标本,那么只进行抽吸活检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我们目前的境地是,这种标本能够通过经皮途径常规而安全地获取。当获取到高质量的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后,就能够减少病理学解释的误差及对专业性细胞病理学家的依赖性。活检准确性的进一步改善将取决于取样误差的减少,而后者基本上是在介入放射学医生的调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