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管的介入技术已用于控制消化道出血已经半个多世纪。 在1968年,Nusbaum 等人Arch Surg 1968)首次描述了动脉内加压素输注以控制静脉曲张出血。 由于加压素直接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这种直接动脉内输注技术很快就应用于动脉消化道出血(S Baum 1971,J Rosch 1972)。 大约在同一时间,栓塞治疗上消化道 (UGI) 出血的技术是由Rosch 和 Dotter 开发的,1974年,Bookstein等人将其应用于下消化道(LGI)出血)。 不幸的是,在早期LGI栓塞系列中,肠梗塞发生率20%-33%,,高得令人无法接受(5,6)。 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LGI 出血的栓塞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转而采用加压素输注。 这些早期系列的高梗死率可能是由于使用的导管相对较大(通常为5-6.5F)和早期研究者可用的栓塞剂更有限(自体凝块和明胶海绵)所致。 技术的变化,如微导管、PVA和微弹簧栓子的出现,再次使栓塞治疗LGI 出血的成为可行的选择。 以前,加压素推荐为LGI 出血(7)而栓塞被推荐为内镜不可控UGI 出血的更好的介入治疗,这导致了应用这些治疗区域的相当清晰的解剖描述。 在之后这一描述显然变得不那么清楚,如当时的两个单中心系列(9,10),包括UGI和LGI栓塞。 Defreyne 等人(10)报告了20例 UGI 和11例 LGI 出血发作,均经栓塞治疗。 短期临床成功在 LGI 队列中较高(91%对68%)。 没有肠缺血的情况,三例UGI栓塞出现部分肝或脾梗死。 因此,栓塞在LGI束中更有效、更安全。 Patel 等人(9)注意到出血的初始控制相似(UGI,92%;LGI,100%),但UGI组复发出血率较高(UGI,30%;LGI,20%),两组均未发生缺血性并发症。 这些文章提示栓塞治疗LGI出血比UGI出血更有用。 这与先前普遍持有的观点相比是一个重大变化。 在过去的10年中,技术的变化和报告的结果值得仔细检查加压素输注和栓塞治疗LGI出血的相对优点。 一般来说,血管加压素输注所需的技术和材料没有用于LGI栓塞的那么复杂。 对于大多数加压素输注,一根5-F导管就是所需的全部。 相反,栓塞通常需要用5-F血管造影导管引导母动脉,然后使用内同轴3-F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导管。 很少,血管加压素输注到单个血管而无法终止出血,如果病变接近两个动脉分布的交界处,如结肠脾曲。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两个导管同时注入SMA和IMA(11)。 对于这两种治疗方案,排除学习曲线的情况下,术中花费的时间可能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栓塞,最初需要更多的导管选择来确定出血的确切部位。 虽然血管加压素治疗导管放置更快的,但有其他时间要求。 典型的加压素治疗包括最初的20分钟输注,速度为0.2U/min,然后重复动脉造影,以确定出血已经停止,或动脉没有过度收缩/痉挛(12,13)。 如果出血继续,输注率可以逐渐增加到0.3,然后0.4U/min,但每次输注率的变化必须伴随一个等待期,等待增加的药物剂量生效,然后再进行另一次动脉造影来评估效果。 因此,术中时间可能最终类似于栓塞。 具体 100单位的血管加压素溶入500ml生理盐水 初始灌注0.2u/分钟/20分钟,对照血管造影。如果造影显示仍有造影剂外溢或动脉没有阻塞,可考虑逐渐增加到0.4u/分钟,最多可达12小时;然后灌注盐水6-12小时。没有出血征象时,撤出导管。 血管加压素治疗的术后时间承诺要大得多。 通过栓塞,当栓子已经沉积,外渗已经停止,程序基本上结束。 血管加压素输注需要更长时间的导管管理承诺。 当确定适当的剂量时,加压素以这种速度输注6-12小时。 然后,剂量通常减少一半,然后继续输注12-24小时。 然后用生理盐水输液代替加压素输注6-12小时(12)。 然后,如果没有出血的临床迹象,导管就会被移除,但此时,导管已经到位1-2天。 除了管理这些导管的时间承诺外,长时间的导管插入也可能增加腹股沟并发症的风险,如血肿或血栓形成(14)。 因此,虽然栓塞可能在技术上要求更高,但它具有更快地完成治疗的优点。 栓塞的一个潜在的缺点是,需要细致的超选择性导管术,可能导致更长的透视,因此,操作者和患者需要更高的辐射剂量。 另一个缺点是,栓塞可能需要更高的造影剂负荷注入,以寻找适当的分支动脉和监测栓塞。 这两个因素(较高的辐射剂量或造影剂负荷)这些都没有在文献中被报告。 选择性SMA或IMA主干的能力是血管加压素治疗技术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如果导管不能进入靶动脉,加压素就不能输送到适当的区域。 一般失败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阻止了IMA的导管进入。 Melson等人(1976)报告了 8 例LGI出血,因IMA开口狭窄而导致(25%)其中的两例技术失败;然而,这比常规IMA导管的失败率高。 但止血的能力也依赖于患者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凝血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不会收缩,尽管成功的导管技术,但血管加压素不能起到作用。 此外,出血的控制取决于保持导管在适当位置的能力。 Kadir and Athanasoulis(1978)报告了525例患者中的10例(2%),因导管脱位导致反复出血。 在加压素文献中,技术成功很少与临床成功明显分离,因此加压素输注的确切技术成功率很难评估。 血管加压素可以导致心脏问题,静脉输入硝酸甘油可以减少心脏并发症
技术成功率(TECHNICAL SUCCESS) 60-90%
再出血率(REEBLEEDING) 36-43%
轻度并发症(MINOS COMPLICATION) 10-41%
严重并发症(MAJOR COMPLICATION) 9-21%
以上可以看出,血管加压素的灌注技术容易,但操作时间长,并且需要密切观察。从效果上来说有较高的再出血率。从临床实际情况多用于弥漫性粘膜出血病变。微导管因为血管迂曲,血管痉挛或广泛的动脉硬化性不能进入靶血管的情况考虑血管加压素的灌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