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有经过诊断导管到达血管内的微导管释放微粒、液体或机械性栓塞材料以阻塞血管。 INTRAVASCULAR DEPOSITION OF PARTICLES, LIQUID OR MECHANICAL AGENTS TO PRODUCE VESSEL OCCLUSION MICROCATHETER TROUGHT DIAGNOSTIC CATHETER 历史上,栓塞一直被文献描绘成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而下消化道出血主要用于加压素(vasopressin)输注。 这主要基于旧文献中的发现,在这些文献中,下消化道出血栓塞常常并发肠梗死。 随着现代栓塞技术的发展,临床意义上的肠缺血已成为一种罕见的并发症。 虽然迄今为止的文献加压素和栓塞的疗效相当,但下消化道出血栓塞治疗在更快完成治疗和降低全身并发症的可能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虽然加压素在弥漫性病变的情况下仍然可能是更好。在超选择性导管技术可能的情况下,栓塞应该被认为是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选择。 尽可能超选择 AS SELECTIVE AS POSSIBLE. 直血管或终末动脉 VASA RECTA OR TERMINAL ARTERY. How distal does one need to be? 减少缺血的风险 REDUCE RISK OF ISCHEMIA 在某些方面,加压素输注对介入治疗者来说更容易。 为了启动加压素输注,导管只需选择性地放置在肠系膜上动脉(SMA)或肠系膜下动脉(IMA)的主干中)。 然而,现代LGI栓塞涉及将导管超选择性地推进到边缘动脉或更远的动脉,进入vasarecta(下图)。 这需要额外的导管技能来确定几个重叠的分支中的哪一个实际上是提供出血部位。 尝试选择其中某一个分支,往往造影剂分别注入几个不同的分支,才可能最终确定哪个分支是正确的目标。 这需要经验者更多的技术技能来执行超选择性导管,因为靶动脉通常非常小,弯曲,并且容易痉挛。
对于栓塞,技术成功率一直相当恒定,尽管技术的变化。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研究报告,技术成功率从83%到100%不等(平均97%)。 这是5-6.5F导管作为主要工具的时间框架。 1990年以后的研究,当微导管变得普遍时,报告的技术成功率从73%到100%不等(平均88%)。 技术失败的典型原因包括动脉痉挛和超选择性导管的血管过度迂曲。 为什么技术成功率从80年代的平均97%下降到90年代后的88%?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外周导管的超选择能力增加,技术成功的标准定义变得更加严格。 How distal does one need to be? 这是下消化道出血栓塞的一句名言 例如,Bandi等人(2001)报告说,73%的病例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只有在导管可以超越边缘动脉进入直动脉 时才算成功而进行栓塞。 如果将这一技术成功标准应用于具有较大导管的以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功率将大大低于报告的成功率。 在现实中,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旧的选择性栓塞和更现代的超级选择性栓塞。 下消化道出血在技术上重要的一点是终末支的末梢栓塞,如直动脉,或离出血点越近越好(as close as possible)
清晰的解剖图像是需要高质量的动脉造影,需要做到 肠蠕动抑制(Bowel paralysis) 足够的造影剂 (Enough contrast medium) Use “breathing runs” 微弹簧栓子 下消化道出血栓塞通常需要进行动脉终末支或直动脉栓塞。栓塞材料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使用0.018英寸微弹簧栓子。弹簧栓子通常可视,以便更为精确的部署(deployed),可控微弹簧栓子(detachable microcoil)应用更为便利。弹簧栓子的释放取决于为导管头距离出血点的距离。若使用微粒栓塞,从导管近端位置到边缘动脉,更可能导致肠缺血。弹簧栓子近端栓塞的缺点是不能充分减少灌注压和导致出血停止。 PVA 微粒在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主要是弹簧栓子到达不了出血点的位置,利用微粒的血流导向特性将微粒“飘”的出血点。选择微粒的大小通常取决于出血责任血管的直径。肿瘤或血管发育不良的血管直径通常较大,可以选择500-700μm栓塞微粒。超越边缘动脉的直动脉通常直径较小。不管如何,下消化道出血的微粒栓塞被称为“有限渗透“(limited penetration)即栓塞微粒在责任动脉的近端水平,以便保护肠道的灌注。 液体栓塞剂(NBCA,Onyx) 尽管有作者建议作为首选的栓塞剂,但临床上常用于不能纠正的凝血障碍(uncorrected coagulophathy)和有复杂解剖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栓塞剂需要到微导管头的远端。
栓塞技术成功率(TECHNICAL SUCCESS) 95%
再出血率(REEBLEEDING) 15%
轻度并发症(MINOR COMPLICATION) 16-26%
严重并发症(MAJOR COMPLICATION)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