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操作在1980年代就出现了,而盆腔脓肿的经皮引流是其中较晚发展起来的项目。
在1970年代出现CT之前,由于典型盆腔脓肿的位置深在并且解剖关系复杂,因此除了开腹手术就无法对其进行诊断和引流。此后,CT能够对盆腔脓肿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定位,但常常无法找到安全的穿刺路径,并且认为有瘘道的脓肿不适于经皮脓肿引流(PAD)的错误观点仍然存在。
直到1980年代的后半期,PAD的指征才被拓宽,包括了“复杂的”脓肿,并且也出现了创新的深部盆腔脓肿的穿刺路径。目前认为对盆腔进行经皮PA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可能是治愈,延迟重病人的手术日期使之医疗状况得以稳定,或简化后续的手术操作。同传统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在较低致病率和花费的情况下获益,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至少同传统方法类似,而病人更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