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撑架:简论 关于颈动脉支架置入的建议 颈动脉支架置入安全性的Ⅰ级证据 颈动脉支架置入的非1级证据 预防未来卒中的功效I级证据 预防未来卒中的功效非I级证据 总结
返回首页

颈动脉支撑架循证医学简论

时间:2015-09-11 23:49来源:未知 作者:Mr.Editor
要引入一种新型的,创伤小并且能够替换业已成熟的手术技术的操作,要使这种操作获得承认,那么它至少应该同它想要替代的手术效果一样好。这就必然要求累积有效地比较这两种治疗的足够的证据。然而,对一种新型手术技术或可能代替之的新型操作的评价常常并不
   
        要引入一种新型的,创伤小并且能够替换业已成熟的手术技术的操作,要使这种操作获得承认,那么它至少应该同它想要替代的手术效果一样好。这就必然要求累积有效地比较这两种治疗的足够的证据。然而,对一种新型手术技术或可能代替之的新型操作的评价常常并不遵循为引进药物而设定的方案,后者耗时很长,并且要经过繁杂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工作。
 
         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是一种经皮血管内植入技术。因创伤小可能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之外的一种选择。无论是内膜剥脱还是支架置入,在被引入人体使用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室或动物研究,尽管随着时间积累数以几十万计的病人接受了血管球囊扩张或支架治疗,并且数以百万计的病人接受了内膜剥脱术治疗,这些治疗在以前大部分都是在随机试验以外进行的。
 
        1951年,第一名有症状的颈内动脉(ICA)血栓的病人接受了颈动脉-颈动脉吻合手术。此后,对一名症状提示即将发生卒中的病人成功地切除了狭窄的颈动脉节段。从最初的经验开始,内膜剥脱术得以发展,并且在没有确定证据支持这一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了将近40年。有两个随机试验报道了不良结果,但尽管这样,仅基于无对照研究,在1974年至1985年间全世界就进行了超过一百万例内膜剥脱术。

        作为医学操作方式转变的一个范例,在后来根据循症医学方法,以随机方式对内膜剥脱术进行了试验。三个里程碑式的试验在1990年代报道了它们的结果,并造成了巨大影响,指导和规范了有症状的和无症状(影响较小)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这些试验受到严格控制,在一流的中心进行,预先选择了大量外科医生,只有那些有证据证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率较低的外科医生才能入选。由于解剖或患有其它疾病(comorbidity)的原因,大量病人被排除在外。因此,这些试验有一些局限性,因为它们的结果不一定能推广到普通病人群体或社区医院的条件中去。基于这些试验,尽管存在一些有关普遍性的担忧,CEA成为了标准的治疗方法。
 
        在对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出现之后,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在1980年被首次报道,尽管是以手术和血管内操作联合的形式。仅仅20年后,完成的第一个比较颈动脉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置入)和CEA的随机试验报道了近期和中期结果(由颈动脉和椎动脉经腔血管成形研究,或CAVATAS,的研究者进行)。这一新操作从第一次被报道发展到进行第一次随机试验的相对速度反应了以下事实:
 
(a)必须将颈动脉支撑架同一个受到合理充分评价的金标准相比较;
(b)相关操作人员的经验(学习曲线)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以及
(c) 占主导地位的循证医学操作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本栏目重点介绍现有的支持颈动脉支架对预防将来同侧卒中有效的证据。有大量证据支持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其中有一部分是1级证据, 但长期卒中预防才是当今用于指导将来建议的重要参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