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技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并发症随访 疗效评价
返回首页

下肢动脉再通术后的随访

时间:2021-07-02 11:28来源:www.ynjr.net 作者:杨宁介入医学网
患者在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术后均需采取合理的随访监测。 目前无法查到所谓合理的随访监测的确切定义。但至少包括 (1)定期的踝肱指数(ABI)测定:ABI 是一种简单反映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检测指标,如果ABI 数值明显下降(>0.15),则表示动脉狭窄程度超过

        患者在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术后均需采取合理的随访监测。

        目前无法查到所谓“合理”的随访监测的确切定义。但至少包括

        (1)定期的踝肱指数(ABI)测定:ABI 是一种简单反映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检测指标,如果ABI 数值明显下降(>0.15),则表示动脉狭窄程度超过可能>50%,这常预示有可能会突然发生血栓堵塞。需要进一步确定有无治疗的可能。所谓”定期“是无标准的,在临床实际过程中往往是病人首先感觉治疗后的下肢有症状才来就诊。之所以”定期“

        (2)血管彩超:在确定进行CTA或MRA前进一步核实
        (3)CTA 或MRA。根据分组方案,决定治疗计划
        (4)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血管解剖形态检查的“金标准”,但由于动脉造影的侵袭性,因此仅限于无创检查发现需要可能的介入治疗时才使用。

         定期随访的目的是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重视。理论上,严重狭窄病变在短时间内血管由狭窄变成血栓导致闭塞,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早期发现的病变和晚期发现的病变是否存在治疗上的差异或预后不同,密切随访的意义何在?

         如果说早期发现PTA术后>50%病变或支撑架内狭窄,处理吗?如果进行预防性处理,和最终闭塞出现症状后的处理有区别吗?这里指的是最终保肢。

         是否术后一段时间内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比慢性闭塞的处理在难度上和最终预后上有所不同?

          我们说下肢动脉再通术后要合理的随访监测,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得到证实。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