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各种凝血因子不断地被激活,并产生凝血酶和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血管内膜上,但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地被激活了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溶解,同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断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上述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动态平衡,触发凝血过程,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1、血液高凝状态 2、内皮细胞受损 3、血液动力学改变 由于多种因子均参与凝血过程,凝血系统较为复杂。从凝血酶的前体凝血酶原产生凝血酶是血液凝固的中心性和关键性的事件。 凝血酶的形成是涉及一系列凝血因子转化反应的结果,这些凝血因子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当组织因子和VIIa因子结合形成一种VIIa / 组织因子复合物时,外源性途径就会启动。所谓组织因子,一种活性VII因子细胞受体,它是凝血过程的一个初级的触发者。动脉或静脉壁的损伤或者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将非血管性的表达组织因子的细胞暴露于血液中,使VIIa因子与组织因子结合。这种复合物引起IX因子和X因子的激活。然后IXa因子结合至VIIIa因子并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激活X因子。然后Xa因子结合至膜表面的V因子,并且Va因子、Xa因子在膜上进行组合而形成前凝血酶,其是一种激活凝血酶原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中的Xa因子将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然后凝血酶从膜表面释放出来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 血液在没有组织因子激活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血栓。这条途径为内源性途径,以XII因子的表面激活开始,并且在附属成分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肽原的作用下将XI因子激活为XIa因子。带有负电的磷脂的暴露使激活的血小板表面的“tenase”复合物的组合成为内源性途径的一部分。“tenase”复合物由IXa、VIIIa和钙组成。这种tenase复合物激活X因子形成Xa因子(与外源性途径相同的终点),复合物形成的凝血酶原酶生成凝血酶原。内源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最后的共同调节物为凝血酶。凝血酶触发血小板激活,以及V因子、VIII因子和IX因子的生成,并且介导纤维酶原水解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在分子的每一半内各具有三条非均等性长多肽链(分别命名为α、β和γ)的大分子对称性蛋白质。两个短的中央支,分别称为纤维蛋白肽A和纤维蛋白肽B,分别附着于α或β链,将分子的两个部分以二硫键结合在一起。纤维蛋白原存在于血浆中,浓度为200-400mg/dl,当血小板活化时从血小板中释放出来。 纤维蛋白分子在纤维蛋白肽A和B由凝血酶解离以后由纤维蛋白原组成。纤维蛋白肽A可以作为纤维蛋原-纤维蛋白转化的一种早期标记物而使用。纤维蛋白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聚合为一种三维网状结构。在XIII因子的影响下,gamma链之间以及随后在α链之间(但是不在β链之间)开始形成稳定的交联。 这些交联中度抑制--但是没有阻止--了纤溶。纤维蛋白原γ-α链在调节经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而进行的血小板聚集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纤溶的过程中(血栓裂解),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物(FDPs)。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的主要底物是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被分解为不同的被命名为X、Y、D或E的可溶性FDPs。X片段可能参与纤维蛋白的聚合,而Y、D或E片段的结合则中止聚合过程。纤溶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分解因子,也消化其他的凝血因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和V因子、VIII因子。纤溶酶和凝血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血小板活化物。当纤溶酶部分结合于纤维蛋白并免受循环中的抑制因子影响时,血栓内纤溶酶的半衰期大约为10秒。 另一方面,血浆中的纤溶酶被一种抗纤溶酶迅速中和,所以估计的循环中纤溶酶的半衰期仅为100毫秒。 血浆和血栓中纤溶酶抑制物的大量存在以及纤溶酶纤维蛋白特异性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使用纤溶酶作为一种直接治疗药剂的困难。 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下,纤溶酶原通过精氨酸-赖氨酸肽键的水解被转化为纤溶酶--其活性形式。同时,单链纤溶酶原变成双链纤溶酶-较重的一条链含有5个环(kringles) 并保留了结合纤维蛋白的能力,较轻的一条链保留了蛋白酶的活性。在血管内生理性条件下,组织凝血酶原激活物(tPA)是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化的主要催化剂。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被转化为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它能够被纤维蛋白结合的抗纤溶酶中和。 纤溶酶的主要底物是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被分解为不同的被命名为X、Y、D或E的可溶性FDPs。X片段可能参与纤维蛋白的聚合,而Y、D或E片段的结合则中止聚合过程。纤溶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分解因子,也消化其他的凝血因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和V因子、VIII因子。纤溶酶和凝血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血小板活化物。当纤溶酶部分结合于纤维蛋白并免受循环中的抑制因子影响时,血栓内纤溶酶的半衰期大约为10秒。 另一方面,血浆中的纤溶酶被一种抗纤溶酶迅速中和,所以估计的循环中纤溶酶的半衰期仅为100毫秒。 血浆和血栓中纤溶酶抑制物的大量存在以及纤溶酶纤维蛋白特异性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使用纤溶酶作为一种直接治疗药剂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