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阻塞的临床 原发性锁骨下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 继发性锁骨下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中心静脉狭窄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返回首页

中心静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时间:2010-09-07 15:58来源:未知 作者:Mr.Editor
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PTA) 长期透析导管导致中心静脉梗阻,扩张后显示回弹 中心静脉扩张(PTA)是治疗大静脉梗阻的第一代技术。当最初进行PTA研究的时候,研究的方法学和标准一直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有些小样本的研究所作出的分析和结论值得商榷。目前为

 

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PTA)

   
长期透析导管导致中心静脉梗阻,扩张后显示回弹

        中心静脉扩张(PTA)是治疗大静脉梗阻的第一代技术。当最初进行PTA研究的时候,研究的方法学和标准一直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有些小样本的研究所作出的分析和结论值得商榷。目前为止还没有前瞻性或随机对照研究。Kovalik等人的研究显示,技术失败率为7%,对于非弹性病变(nonelastic lesions)大于50%改善的约占70%,弹性病变(elastic lesion)小于50%改善的占23%。假设非弹力病变主要是内膜增生或纤维化,而弹力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显示其组织学的表现可能不同。相关的研究列表如下:

 

中心静脉PTA累积开放率一览表
作者 年代 病例数 初始成功率 3月 6月 12月
Glanz 1988 29% 76% - 50% 35%
Beathard 1892 27% 89% 49% 29% -
Kovalik 1994 30% 70% - 43% 13%
Quinn 1995 24% - 100% 100% 100%
Dammers 2003 20% 90% 63% 50% 50%
Surowiec 2004 35% 89% - 84% 80%
Bakken 2007 47 77% 76% 62% 53%

 

中心静脉PTA数据
  3月 6月 12月
初始开放率 58% 23~63% 12~50%
累积开放率 49~100% 29~100% 13~100%

        一般认为中心弹性病变病人对PTA的效果差;如果要保持长期的开放需要反复的进行血管球囊扩张的治疗;存在技术失败的可能。

       有关中心PTA的研究的大样本观察缺乏,没有PTA,裸支撑架或覆膜支撑架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没有病人长期的观察或随访,遵循“病人没有因症状再发复诊,就一定是开放”。主要原因是医生希望使用最新的技术尽管还没有科学的证据,新技术的主要驱动力是“新的就是好的”。

 

中心静脉支撑架植入术

 


右锁骨下静脉进入无名静脉时阻塞
 
 

支撑架植入术后

       主要应用在带有扭曲的狭窄(Kinked stenosis),弹性狭窄(elastic stenosis),闭塞性夹层(Sealing dissections, or circumscribed perforations),慢性静脉阻塞的开放和PTA后残余狭窄>50%。但支撑架也有局限性如:刺激内膜增生导致支撑架内狭窄,支撑架移位,支撑架释放后短缩,支撑架断裂,影响未来手术转流或进一步血管内治疗。所以美国SIR《质量改进指南》将中心静脉支撑架置入作为中心静脉狭窄性疾病的二线手段,即支撑架仅在PTA失败的病例,最初成功的PTA术后3个月内再狭窄的病例,以及PTA后静脉流出道破裂的病例应用[1] 。而美国NKF-DOQI(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Dialysis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也做了相应的推荐:支撑架仅作为中心静脉狭窄PTA术后失败,而外科不能手术的一种手段储备手段[2,3]。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