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肢体缺血是危及肢体生存的肢体血流灌注突然减少,其原因可以是来自近端的栓子栓塞,或由于前开放病变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或动脉创伤。栓塞占急性肢体缺血的大多数。 进行下肢完整的检查和记录应该包括缺血程度的分类以便进一步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存活肢体没有组织坏死的即刻威胁。面临威胁的肢体(marginally threatened extremity)如果治疗及时可以保肢。即可威胁肢体(immediatelly threatened extremity)也是可以保肢的,如果紧急血管再通。不可逆肢体(irreversible extremity)缺血需要截肢,尽管立即着手治疗。可存活肢体或面临威胁肢体通常适合进行动脉造影评价动脉解剖并潜在可能在导管室实施溶栓治疗。对比之下,即刻威胁肢体应该优先去外科手术室进行紧急的下肢血运重建,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或外科手术的决定取决于
通过病史和体检一旦确立急性肢体缺血的诊断,按ACCP指南和TASC II(2007)共识推荐立即团注肝素,随后持续输注肝素启动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由于血流下降导致动静脉血栓扩展。
1. 经导管溶栓治疗应该用于急性下肢缺血,但为存活肢体(viable extremity)的患者。 2. 较大获益的情况出现在溶栓药物释放到血栓内。所以静脉全身溶栓药物应用效果比动脉内溶栓药物的释放差,而且出血的并发症增加。 3. “高剂量”和“强制灌注”技术或辅助药物如血小板糖蛋白IIb/III受体拮抗剂*,可以加速血栓溶解,但并不伴随下肢拯救率或降低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的需求。 4. 在最初高剂量溶栓药物贯穿使血栓溶解贯穿后,“低剂量持续灌注”是最少密集护理的技术。 5. 唯有大规模,多中心和经过严谨控制入组标准的临床试验才能足够证实某种溶栓方案的真实获益。
*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受体拮抗剂:目前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受体拮抗剂(GPIIb/IIIa)依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 单克隆抗体,Abciximab(阿昔单抗),最早应用于临床的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是GPIIb/IIIa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占据受体的位置而阻断血小板聚集反应。 2. 肽类抑制剂,Eptifibatide(埃替非巴肽),是一类含有GPIIb/IIIa受体识别序列的低分子多肽。 3. 非太类抑制剂,静脉的Tirofiban(替罗非班),是肽衍生物,其药理性质与埃替非肽相似。口服非肽类抑制剂,Xemilofiban、Orbofiban、Rocifiban、Sibrafiban、Lefradafiban、但实验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