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是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分叉部位的动脉瘤,国外资料报告占颅内动脉瘤的25%,仅次于前交通动脉瘤。而国内样本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占颅内动脉瘤第1位(1)。对后交通动脉瘤而言,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导管易到位、创伤小、恢复快,尤其是出血急性期、反复出血及危重病人,介入治疗更具优越性。 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的栓塞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栓塞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全脑血液循环情况及有无多发性动脉瘤。 (2) 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充分显露动脉瘤瘤颈、瘤体、有无正常小血管穿支,必要时作3D DSA检查[3]。 (3) 测量瘤颈、瘤体直径,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如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应尽可能选择小于动脉瘤直径、柔顺性好的弹簧圈,如GDC-SOFT型微弹簧圈。 (4)若动脉瘤瘤颈较宽(>4),可使用球囊辅助的技术、支架+微弹簧圈栓塞或双微导管技术等。 (5)术中操作轻柔,避免导管或导丝刺破动脉瘤。 (6)第1枚弹簧圈应选直径接近或略小于动脉瘤直径的弹簧圈,使其顺着动脉瘤壁形成。篮筐“。以后选择弹簧圈直径逐渐减少。在”篮筐“内盘旋填塞。 (7)放置最后1枚弹簧圈时,解脱前应造影显示弹簧圈有无逸入颈内动脉或闭塞后交通动脉,以免发生意外栓塞。 (8)对瘤内有血栓形成者,栓塞时使用的弹簧圈可逐渐进入血栓,比预计者多,同时操作要轻柔,以免发生脑梗死。 (9)对交通动脉瘤合并有假性动脉瘤者,只需闭塞真性动脉瘤,即可见假性动脉瘤消失。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85-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