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Galibert和Deramond描述了在疼痛性血管瘤相关的椎体缺损中使用了经皮的丙烯酸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MMA)敷料,结果疼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随后有几个着重于血管瘤或者转移灶的治疗的其他小的系列研究。1991年,Debussche-Depriester报告了五个遭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VCF)痛苦的病人。所有的病人都显示出在接受脊椎成形术之后,疼痛得到了完全直接的缓解而没有或仅有最小限度残留的不适。发表在North American literature的第一篇论文描述了法国的一个小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四名反应有利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在北美,脊椎成形术实际上直到1993年在美国神经放射学会的年会中作为一个演讲的标题才为人所知。之后的一年Dion和Jensen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成功的治疗了首例病人。集中于脊椎成形术技术方面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97年,其中包含了29个病人47处骨质疏松性VCF,通过病人对于感觉到的疼痛的口头表达以及止痛剂的使用证明了90%的急性疼痛都到了缓解。1998年Deramond及其同事报告了脊椎成形术在80名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中结果,超过90%的病例的疼痛得到了快速完全的缓解。1个月到10年的随访研究显示了长期的止痛剂效应并且只有一例单个并发症。接踵而来的文献大多包括病例报告、小系列研究以及各种不同的丙烯酸聚合物用于骨质增大的体外生物力学试验。第一个开放性前瞻性研究直到1999年才发表,并且没有使用对照组,随访周期终止于6个月。 脊椎成形术被介入放射医生和老年病人所热烈地接受。全美国学术会议中组织的动手训练课程及其包含的研讨会和科学会议使得该技术迅速地从学院环境扩展到社会实践。一个竞争性的技术,椎体后凸成形术(也称为“球囊辅助脊椎成形术”)飞速地在外科界普及,而主要是由于脊椎成形术中所看到的积极的结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地显示出脊椎成形术在疼痛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优于内科疗法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得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