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技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并发症 随访疗效评价
返回首页

下肢阻塞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时间:2010-04-09 12:25来源:未知 作者:Pro.Yang
对任何操作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讨论都不仅应该包括即刻的技术成功,还有长期成功以及临床意义,并发症,以及成本效益。即刻的技术成功很容易量化,因而大多数操作都有很好的记录。长期成功同通畅率相关,比较难以量化。最后,任何操作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可能都是

       对任何操作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讨论都不仅应该包括即刻的技术成功,还有长期成功以及临床意义,并发症,以及成本效益。即刻的技术成功很容易量化,因而大多数操作都有很好的记录。长期成功同通畅率相关,比较难以量化。最后,任何操作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可能都是最难量化的,但它在评价任何操作的成本效益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成功率被界定为狭窄或堵塞得以缓解,残余狭窄<20%。血液动力学必须有显著改善,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成功被定义为完全缓解,或是作为治疗目标的症状有显著改善。通畅率(长期成功)被定义为最初操作成功,但在经过一段特定时间之后,治疗部位重新出现症状,狭窄,或两者兼有的病人所占的百分比。


       病变的位置,形态,以及病理对技术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同心病变要比偏心病变好。开口处病变或血管分叉处病变可能对PTA的反应不好。钙化的病变更难用PTA治疗,因此需要更高的充气压力,技术成功率稍低,并且并发症的几率增高。临床成功率是同好的技术结果紧密相关的,在身体其它部位病变最小的情况下,临床成功率最高。如果很好地控制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可以增加长期成功率。总的来说,同小血管,长病变相比,直径更大的血管和节段更短的病变的通畅率更好。值得注意的是,病变本身的进展会影响长期获益和通畅率,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此,经皮操作的通畅率必须同手术治疗的平行对照相比。


       尽管最初的报告提示,髂动脉血管成形术的5年长期通畅率在90%范围左右,后来的报告提示5年通畅率的范围很宽,从45%至95%,取决于是否置入了支架。随着髂动脉治疗的演进,在没有预扩张的情况下进行初步支架置入,这样在缺少最新数据的情况下单独对PTA进行分析很困难。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已经显著改善了技术成功率。然而,缺乏统一的报告标准已经成为真实评价这些操作功效的最大限制。


       通畅率被描述为首次治疗的(第一次治疗后而保持通畅的),二次治疗的(那些进行过进一步介入维持通畅的病人),或多次治疗的(那些需要再进行一次介入重建通畅的病人)。文献中引用的通畅率有时并没有严格定义所选用的比率。另外,在大多数研究中,都没有记录严格的随访。无创性检查,最常用的是踝-肱指数(ABI),并不能产生对PTA支架部位特异的信息。将临床结果作为终点,尽管非常重要,也不能提供对治疗部位特异的信息。症状复发并不等于在特定的治疗部位重新出现疾病。相反,症状缓解并不总是提示治疗部位没有病变,因为症状的改善可以继发于侧支循环的形成。“失败”的经皮操作很难界定。例如,有的介入专家只在PTA失败的情况下对髂动脉进行支架置入。两种操作都在相同的血管造影的条件下进行,这使得很难判断每一种操作独自的功效。一般来说,经皮操作失败同手术失败的意义并不一样,而且常常并不会否决进行手术治疗的能力。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