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系膜缺血的名词和定义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概论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理生理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表现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选择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历史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技术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结果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循证医学的评价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小结
返回首页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效果

时间:2010-03-22 17:59来源:未知 作者:Pro.Yang
由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于1980年开始出现。从那以后,大部分论文都是小样本研究。一项对发表文献中10个最大的队列(总共107个病人)的肠系膜动脉PTA 数据分析显示平均初始技术有效率(每个病人)为84%。排除技术上的无效

        由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于1980年开始出现。从那以后,大部分论文都是小样本研究。一项对发表文献中10个最大的队列(总共107个病人)的肠系膜动脉PTA 数据分析显示平均初始技术有效率(每个病人)为84%。排除技术上的无效,平均初始临床有效率为95%,远期首次和再次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发病率为7%,死亡率为4%。平均随访期限从9个月到28个月不等。

        发表文献中最大的一个慢性肠系膜缺血(CMI)血管内治疗队列包括了33个超过18年治疗期的病人,评价了47条血管。病人群包括12个男性和21个女性,年龄从40岁到89岁(平均年龄为63岁)。该群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52%)、高血压(58%)、冠状动脉疾病(52%)以及糖尿病(9%)。88%的病人有典型的进食后腹痛的临床表现。70%的病人有体重下降,从6磅到80磅不等(体重下降中位数为28磅)。“畏食感”在49%的病人中出现。49%的病人(16个)行了内镜、CT或者活检,结果与肠缺血一致。21个病人单独行PTA,总共32条血管参与。12个病人行PTA加支架植入,有15条血管参与。22个病人(67%)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1个病人(3%)是纤维肌结构不良,3个病人(9%)是搭桥手术后内膜增生,剩下7个病人(21%)是内侧弓状韧带压迫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纤维肌结构不良。该样本中没有试图对完全闭塞动脉进行治疗。

        PTA的初始技术有效率为81%(每根血管),PTA加支架植入为100%(每根血管)。每个病人初始临床有效率是,82%(29个)症状完全缓解6%(2个)部分缓解但是明显改善。4个(12%)很快就显示无效,其中2个在后来的检查中发现为恶性肿瘤(胰腺癌和肝门的转移腺癌)。认为病人腹痛和体重下降的症状与这些恶性肿瘤有关。这两个病人都是1986年前开始治疗的,当时CT扫描还并没有成为常规的初步检查。第三个病人技术上成功地对腹腔动脉行PTA,但是没有对完全闭塞的SMA和IMA进行治疗。这些病人症状缓解不完全,接着为解决远端主动脉和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而行主动脉双侧股动脉搭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同时进行了IMA取栓术,这样病人的症状就完全缓解了。第四个很快临床无效的病人是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人。其SMA有一个狭窄,行了PTA未见狭窄明显改善,考虑为内侧弓状韧带压迫所致。接着病人行手术松解MAL后,症状完全缓解。

        初始临床受益的29个病人的随访数据是可用了。平均临床随访期限是38个月,从1个月到123个月。随访期限的中位数为25个月。在29个病人中15个病人(52%)行了随访血管造影,平均为20个月(1个月到99个月)。3个病人最终失访,但是所有的3个病人都至少随访了20个月(20到35个月)。所有的三个病人在失访的时候其症状已经完全缓解了。29个病人中8个在治疗后2-117个月死亡(平均为46个月)。

        在初始临床受益的29个病人中,5个病人在5到19个月的时间里有症状的复发。4个病人再次行PTA得到了临床改善,再次有效率为97%(28/29)。第5个病人最开始应用PTA治疗90%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叠加了MAL压迫的腹腔动脉。因为剩余50%的狭窄是由于MAL持续性压迫所致,所以该次治疗技术上无效了。但是,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得到缓解。19个月后病人出现症状复发,于是进行了手术修补。

        包括对再狭窄进行了治疗的病人,总共完成了39个PTA治疗。5个(13%)出现了主要并发症:3个穿刺部位血栓形成、2个穿刺部位血肿,都需要进一步处理。没有发生由治疗引发的肠系膜动脉缺血。30天死亡率为0%(0/39)。

        在39个PTA治疗中,有34个经肱动脉和24个经股动脉穿刺。只有1个股动脉穿刺部位出现了主要并发症(4.2%),而34个肱动脉穿刺中有4个出现了主要并发症(11.8%)。在单独应用PTA的24个治疗中,有4个出现了穿刺部位并发症(19%)。其中3个是在使用大的球囊导管(7 French到8 French导管输送器)时出现的。在15个PTA加支架植入的治疗中,只有一个穿刺点主要并发症发生(6.7%)。

      在39个病人中对总共58根血管进行了处理。在最开始的33个治疗中,处理腹腔动脉14次、SMA21次、IMA9次以及桥血管3次。对于复发狭窄的,4个病人总共处理了11根血管(2个病人再次处理了一次、2个病人再次处理了2次)。腹腔动脉、SMA和IMA分别再次处理了5次、5次和1次。当用最初处理的血管数目来评价初始临床有效率时,在有多根血管接受了处理的病人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当用SMA是否接受处理来评价初始临床有效率时,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在12个最初的治疗中就应用了支架的病人中,总共有16个支架植入了15根血管。首次技术有效率为100%,首次临床有效率为100%。支架植入病人的平均随访期限为15个月(范围为1到48个月)。一个病人在第14个月由于支架内再狭窄导致症状复发。这个再狭窄经PTA治疗后好转。

        当将单独行PTA治疗的和PTA加支架植入治疗的病人的首次临床有效率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29个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76.1%。在21个单独进行PTA治疗的病人其5年生存率为70.6%。在PTA加支架植入治疗的病人中最长的随访期为48个月。根据生存表格分析,利用支架治疗的5年存活率为87.5%。单独PTA治疗与PTA加支架植入治疗比较,生存率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3楼)。当基于只有一条血管接受处理还是有多条血管接受处理来评价生存率时,没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当比较进行SMA介入治疗与否是否影响到生存率时,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654)。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