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
慢性肠系膜缺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疏通血管减少进餐后腹部疼痛症状,改善营养不良,特别是减少继发于肠系膜上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可能性,这一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
慢性肠系膜缺血治疗的选择包括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有关外科治疗的情况请您咨询相关专业的外科医生。我们向您推荐介入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如下理由:
- 这是一种微创的方法,相对安全;与外科比较潜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介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尽管与成功的外科手术比较并没有区别。
尽管如此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介入治疗仍然存在相对分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原因,病理生理的原因以及不可预见的原因,它们主要包括:
- 技术失败:这是由于解剖或者技术原因导丝、导管或球囊支撑架不能到达或不能通过狭窄或闭塞的肠系膜动脉所导致的介入治疗失败;根据操作者的经验不同这种失败率在1~5%之间。
- 临床失败:尽管技术上成功,患者症状(餐后腹痛或营养不良)仍然可能暂时或长期不能得到改善或仍然有潜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等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发生。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病患后畏惧进食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因素或所治疗的病变发生反复或出现新的病变。临床失败率<5%
- 术中的并发症包括,对狭窄病变实施扩张时出现血管破裂引发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扩张后肠系膜血管夹层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血管近端血栓脱落导致远端肠梗死;支撑架位置植入不良;穿刺入路的部位发生血肿;导管操作过程中发生斑块脱落导致其它器官的栓塞。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大部分不超过1~5%,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必要时需要紧急进行外科手术。
- 术中近期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的感染;30天内潜在发生支撑架内或扩张病变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多由于不可预知的因素,也没有统计数据发表。
- 手术远期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病变复发,出现新的病灶或支撑架内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肠系膜血管再狭窄和症状复发。
- 在罕见的情况下肠系膜慢性缺血的介入治疗有生命危险,主要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的大出血,或发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在紧急救治无效的情况下。
若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敬请患者及家属理解,并保留追究医疗过错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