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系膜缺血的名词和定义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概论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理生理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表现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选择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历史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技术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结果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循证医学的评价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小结
返回首页

慢性肠系膜缺血介入治疗的历史

时间:2010-03-22 16:15来源:未知 作者:Pro.Yang
在19世纪中叶,医学界越来越开始关注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

    在19世纪中叶,医学界越来越开始关注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转到20世纪初,许多评论文章和教科书开始详尽描述这一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上的进展。

    早在1901年,Schnitzier 描述一长期餐后腹痛的病人,术中探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他的结论是,如果病人可以因为下肢动脉狭窄导致走路时疼痛,一个假设是那病人可以因为肠系膜血管狭窄导致餐后腹部疼痛。

     到了20世纪中叶,Dunphy 假设这肠系膜缺血是内脏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 1958年,Shaw和Maynard首次描述了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急慢性肠系膜缺血。至今为止,已有多个文献作者尝试其他几种手术方式,从内脏动脉分支再植入毗邻的主动脉到使用的自体静脉替代移植肠系膜上动脉。 1972年,Stoney 和Wylie 介绍经主动脉内脏血栓内膜切除术(transaortic visceral thromboendarterectomy)和主动脉内脏血管旁路移植术,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外科技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