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医学电子书包 - 医学影像学概论 - 第二篇:介入医学(6学时*6000h=36000字+拓展内容9000字=45000字) - 第十三章 外周血管疾病(18000字) - 第四节:急性动脉出血疾病(3000字)-杨宁 二、消化道出血(杨宁)-1000字 (一)引言 消化道出血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经胃肠道流失。根据治疗选择不同,介入放射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和非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这里简要主要介绍非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治疗。 (二)病因和临床表现 非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是指非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包括炎症、机械损伤、血管病变,肿瘤、胃肠邻近器官疾病导致的出血以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放射学在消化道疾病的角色首先是消化道出血点的定位和潜在病因的分析,其次是急性出血的血管栓塞治疗。 (三)检查 对于包括内窥镜、CTA和核素显像未能发现的消化道出血,虽然数字血管造影(DSA)发现出血部位的几率不高,但取决于出血的速度,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选择性血管造影有一定帮助。DSA的直接征象为造影剂外溢,间接征象包括血管、肿瘤等异常征象。确定出血部位后根据潜在的病因考虑治疗的选择。 (四)栓塞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血管栓塞治疗是指经导管血管内释放微粒、液体或机械栓子使血管阻塞。成功的栓塞可以导致出血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它的主要适应症是保守治疗或内窥镜治疗失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甚至是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相对禁忌症包括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曾经做过检查仍有钡剂残留的患者。 (五)栓塞治疗 进行急性消化道出血栓塞之前需要包括血容量扩张,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等支持治疗。操作期间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而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或躁动的病人需要麻醉、插导管管和ICU医生到场配合。 血管栓塞操作在大多数情况下经皮股动脉入路将导管送入血管内。4-5F Cobra、Simmons等预型导管选择进入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进行动脉造影。造影前血管内应用肠蠕动抑制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可以减少伪影和增加栓塞前的阳性发现。 证实出血部位后,栓塞技术的选择通常是个体化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侧支循环丰富需要栓塞出血点的近端和远端。而下消化道出血,出血点多位于终末分支,栓塞剂的释放尽可能选择最接近出血点的位置。最常应用的是微弹簧栓子、微粒和明胶海绵或联合应用减少再出血的危险。经动脉灌注血管收缩药物多用于弥漫性出血的暂时性出血控制,但复发出血>50%并可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六)并发症和结果 消化道出血血管栓塞术的一般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痉挛和夹层。特殊并发症为肠缺血或坏死,其它罕见并发症为意外栓塞如栓塞剂返流导致的下肢或肾栓塞。 栓塞的技术成功率在90%以上,临床成功率60%~80%之间,栓塞后再出血率20-35%左右。 |